大明:三句话送十族亲友上天

第280章 祸乱朝政

字体:16+-

朱瞻基的声音中带着不容质疑的威严,他的眼神注视着季博昶,仿佛要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证明季博昶的重要性。

“孤今日特意请季博昶前来,是为了听取他对朝政的见解和建议。”

“诸位竟敢在朝堂上如此无礼,简直是对朕的不敬!”

朱瞻基的声音愈发强硬。

朱瞻基的严厉斥责使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震惊,但在得知季博昶的身份后,几名高/官却露出了冷笑。

他们相互对视,眼中流露出轻蔑。

一名年长的官员低声嘲讽道。

“原来这位仙师不过是个年轻毛头小子,竟然也敢在朝堂上如此嚣张。”

他的声音虽小,但在静谧的朝堂上仍旧清晰可闻。

旁边另一位官员也附和着冷笑。

“看他年纪轻轻,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神童,竟然敢在陛下面前妄自尊大。”

这些话语中充满了对季博昶的轻视和怀疑,他们显然不相信一个如此年轻的人能有何高深的智慧和能力。

然而,朱瞻基的脸色却更加阴沉,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

季博昶,面对着官员们的冷嘲热讽,不为所动,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早已超脱于眼前的纷争之外。

他缓缓地转过身,目光在那些嘲笑他的官员身上一一掠过,眼中没有丝毫的怒意,只有深沉的冷静。

他的表情凛然,仿佛这些讥讽对他毫无影响。

季博昶的态度,显示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使得那些嘲笑他的官员们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迫感。

他缓缓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宗,手中捏着,目光在在场的官员们身上扫过。

众官员见状,纷纷侧目而视,好奇他接下来的举动。

季博昶的声音平静,响彻朝堂。

“诸位官员,今日孤特来此,是为了呈上一份关乎大明未来的改革条例。”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朝堂,他缓缓展开手中的卷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

“此改革条例,乃孤经过深思熟虑后所拟。

其内容涉及朝廷各部门的重组,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以及税收和土地政策的调整。”

季博昶的话语随着他的解读逐渐展开,原本轻蔑冷笑的官员们脸色开始出现变化。

最初,他们还持有不屑的态度,但随着季博昶深入细致地阐述改革内容,他们的表情逐渐凝重起来。

改革条例中提及的每一项措施,都针对朝廷长久以来的弊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到税制的合理化,再到土地政策的调整,每一项都触及了朝堂深层的利益格局。

季博昶的声音如同晨钟暮鼓,清晰而坚定地在朝堂上回响,他的每一个字眼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那些深根固蒂的弊端。

在场的官员们,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依仗旧制度获益的权臣,脸色渐渐从不屑变为忧虑,甚至有的面露恐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位年轻的“仙师”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智者,他的改革计划若真能实施,将会动摇他们长久以来建立的权势基础。

这种感觉,如同一股寒流,从他们的脊背直冲心头。

季博昶的话语最终在朝堂上缓缓停歇,整个大殿陷入一片沉默。

只剩下朱瞻基的眼神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但这沉默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被几位高/官的愤怒打破。

一名身份显赫的权臣首先站起身,面孔扭曲,怒不可遏。

“这是何等放肆!竟敢在朝堂上肆意妄为,扰乱朝纲!”

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慨。

随后,其他几位官员也跟随起哄,纷纷指责季博昶的提议是对大明朝廷的挑衅。

他们的话语尖刻,充满了对改革的恐惧。

“这等荒唐之言,简直是在煽动朝政的颠覆!”

另一位官员怒斥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反映出深层的抵触。

这些官员的怒骂不仅是对季博昶个人的攻击,更是对改革本身的强烈抵抗。

他们的言辞中透露出对现状的执着,以及对任何可能改变他们既得利益的变革的强烈反感。

在朝堂上,季博昶的改革提议所引发的愤怒愈演愈烈。

那些一直以来依赖现行体制维持自身权势的官员们,面对着这场可能撼动他们根基的改革,情绪激动,言辞激烈。

一位身着绯红官袍的高/官挥舞着袖子,声音嘶哑地斥责着季博昶。

“此等改革,简直是在祸国殃民!”

“若轻易动摇朝廷旧制,必将引发社稷动**,民心惶惶。”

他的话语充满了对季博昶的指责,眼中闪烁着恐慌和愤怒的火焰。

他的言论得到了其他许多官员的附和,他们纷纷表示反对,声音中透露出对改革的极度恐惧。

“这位所谓的仙师,不过是年轻轻狂,妄图以一己之力颠覆朝政,此乃不可容忍之大逆!”另一位官员愤慨地说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激起一阵阵议论。

季博昶面对着朝堂上的一片怒骂,依旧镇定自若。

他的改革提案,确实是出于对大明王朝未来的深切忧虑,每一项措施都旨在纠正朝政之弊,提振国力,但同时,它们无疑触及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然而,朝政之所以腐败,正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长期以来的固守与私利追求。

季博昶的话直指现行体制的短处,特别是那些掌握朝政大权的世家大族。

他提出的改革措施,如严格的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以及更为公平合理的土地税收政策,都在暗指要削弱这些家族的权力。

在朝堂上许多大臣纷纷站出来纳谏,言辞中充满了对改革的强烈反对。

他们的话语激昂,似乎在为大明王朝的繁荣呐喊。

“陛下,这等改革过于激进,恐将国家推入深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声说道,他的双手紧握着朝服的袖子,眼中满是忧虑。

“年轻人虽有才华,却缺乏深思熟虑。”

“臣恐此举将引起民间恐慌,乱我大明朝政。”

另一位满面严肃的大臣附和道。

朱瞻基,听着这些纷纷扰扰的纳谏声,面色渐渐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