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句話送十族親友上天

第67章 軍戶大逃亡

字體:16+-

明朝的統兵全與調軍權分離,將不專軍,軍不私將。

這樣可以保證軍隊絕對服從中央調控。

朱標說完這些後,露出胸有成竹的氣勢。

而老朱也彎了彎唇角,頗為得意。

雖然明朝的‘將不專軍,軍不私將’和宋朝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看起來差不多,但實際上裏麵蘊含著老朱的創新。

宋朝的軍隊較之明朝的軍隊雜。

宋朝軍隊三權分立,分別由三衙、樞密院、兵部指揮。

如此原來可不亂套。

但是在老趙看來,這是在分散兵權。人多一點,掌權的人也多一點,權利就會足夠分散,就不會有誰一家獨大。

這和朱棣管理邊境時的策略中心相同。

若是從安內的角度看,老趙的做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成功讓內部不會兵變。

整個宋朝直到滅亡,除卻南宋北宋交替時,都沒有軍閥刺頭冒出。

但是權利過於分散,指揮就會亂套。無法集中火力,削弱了軍權的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

加之宋朝壓製武將,所以在宋朝對外的戰爭中,無論敵人是哪一方,遼夏金蒙,都敗的慘烈。

南北宋更迭時的嶽飛韓世忠,嶽家軍和韓家軍,在製度上都屬於私募兵。

宋朝是在大明前的一個漢人統治王朝,老朱為了避免走上宋朝的老路,自然規避了兵權分化,調令不一的問題。

所以明朝的兵製中,掌權者隻有一人,就是皇帝。

“我朝軍製有屯田製和募兵製。衛軍便是屯田製度,按規定,邊地軍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個軍丁授田一分,由官府提供耕牛、農具、種子,並且按份征糧。”

正所謂兵馬未出糧草先行,老朱是打仗立功出身的,自然最懂這一點。

朱標說完後,悠悠行了個禮:“仙師,學生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