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句话送十族亲友上天

第80章 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字体:16+-

洪武时空。

老朱禁不住想起方才朱厚熜的胡言乱语,或许那小子经过仙师的一番提点,真能成仙了。

“别走神。”

季博昶敲了敲桌面。

他见老朱的心思完全不再兵制改进上,有些失望。

“仙师的意思是,不可采用军屯制度?”

老朱棣摸着下巴一番思索。

唐朝的类似于大明的军屯制度被废,而大明也因此在财政和战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是不是军屯制度本身就是错误的?

只是唐朝的府兵制较之于军屯制更优一些。

这话他自然不敢说出口。

“那你们都想一想,不用军屯用什么?”

季博昶递给他几分赞许的目光,比起课堂上这些见了嘉靖帝后神游的皇帝储君,老朱棣真的在思考问题。

先前他提点过各位,军屯后是募兵再是征兵。

本质上是越来越完善的。

“募兵?”

朱老四蹙眉反问。

“做我的学生要有自信!”

“募兵!”

朱老四底气十足道。

闻言,老朱棣有些惊讶,原来自己那时候就有那种脑子了?

他在迁都北京后设置了三大营,其中五军营练习阵营,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

之前作为天子侍从的柳升就是神机营出身,掌管大炮的。

季博昶微微颔首。

“朕赞同。”

老朱棣出言反对,他尝到了三大营带来的好处,但是也深知制度的根本。

他是提拔了卫所中的精英军户进三大营的,本质上兵制还是军屯制。

这些士兵照样要种田和打仗。

“仙师,朕建议沿用唐朝府兵制。”

话落,几人都拧着眉毛。

老朱神情冷凝严峻道:“府兵在多,募兵在精。”

他当初没有沿用府兵制便是这个原因。

连唐朝那么鼎盛的王朝都因为府兵带来了一些弊端,何况百废待兴的大明?

府兵制从西魏权臣宇文泰的手里一手建立,一直到唐朝才逐渐被完善。

建立初期,只允许鲜卑族参加府兵制,就算到了唐朝,这个制度的民族歧视也根深蒂固。

找到新制度替代是必然的。

“我建议募兵。”

久久不发表意见的太子朱标一开口就是向着自己老爹说话的。

他也读过不少史书,募兵既然能替代了府兵制就是有道理的。

府兵制和明朝的军屯制度一样士兵种田兼顾打仗,他们不像是专门的军人,反而更像是农民,因此战力大大下降,这也是后期明朝战斗力太弱的原因之一。

而募兵是有条件的,唐朝采用府兵制打仗时士兵的武器都是自己准备的,募兵则是朝廷统一发放,光是这一点,府兵制“以多胜少”的优点就被埋没了。

老朱露出赞同的表情。

他用军屯制也是为了一边恢复生计一边兼顾打仗,但是显然募兵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当士兵,粮草准备的人口也可以少一些。

“永乐帝,你最清楚后期大臣们为什么阻止你北伐,包括现在为什么不让你除倭。”

老朱棣垂眸长叹一口气。

还不就是因为钱嘛!到自己这,明朝的财政已经不容太乐观了,兵马未出粮草先行。

军队的战斗力太弱,只能靠人数取胜,吃饭的人口太多,打一次仗就要准备个半年以上。

他早就因此困扰很久了。

今日得到仙师提点,他恍然大悟。

“学生明白了,只是这募兵……”

他犹豫,季博昶却未回答他的问题。

“我们从头捋一下,赞成府兵制的举手。”

老朱棣已经脑子一片混乱了,他分不清财政上的紧缩是军屯带来的还是三大营。

“我宣布,全票赞成募兵。”

季博昶拿起毛笔画了两个半的正字。

“接下来我提问永乐帝,为什么唐朝不用府兵制了?按着老朱说的,可以恢复生计,让军队自给自足,从初期来看是没有弊端的。”

老朱棣看着季博昶,思索半晌。

见他久久不说话,季博昶有些失望的叹气。

看来永乐帝还真是一个筋打仗的,一点都不知道思考其中的原理。

“这次课程不是专门的让你们一门心思的修改制度,而是让你们明白,一个制度不可能永远沿用下去,这是绝对不合理的。”

“军屯制可以采用在洪武初期,后面如果更改制度,那些军户你们又会如何安排处置?”

话落,众人都垂下了头。

他们都想在仙师面前表现一番,没想到最后竟是仙师的觉悟更高。

“唐朝废用府兵制改用募兵,为什么?为的是什么啊?”

季博昶恨铁不成钢的扫视了天子储君一圈。

见没人想回答,他沉声道:“为的是打仗有强大的战力。”

无关乎人口,无关乎省粮,只是为了能达到强大战力的效率最高。

“我总是和你们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大战力的本质又是什么?”

他看了眼老朱棣,“你来说。”

老朱棣都被提问的频繁冒虚汗了。

“是战争。”

季博昶毫不犹豫的为他鼓掌,“看来永乐帝同学已经找到窍门了。”

“接下来……”

他目光落在小朱四脸上诡异的表情,“你笑什么?”

小朱四连连摇头,一口否定:“我没有笑啊。”

季博昶皱眉,越看他越奇怪,腮帮子都咬紧了,难不成是在土木堡时受了伤?

他二话不说冲到了小朱四身旁,将他的嘴巴撬开。

“果然。”

季博昶轻呵,随后从身上摸出一盒药递给他。

“仙师,这是何物?”

“牙龈发炎了怎么不早说?”

看来小朱四是最近上火了。

他心虚的看向别处,“不碍事的,仙师。”

自从回来后,他便开始琢磨朱高煦那句“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小朱四知道日后自己可能会当上皇帝,但是有可能的话,他更想让大哥平安登基。

季博昶又扫了他一眼,皱着眉回到讲台上。

“其实管理士兵和管理官员是一样的,老朱,你可还记得我们如何改动的官员制度?”

老朱倏地被点名,身子僵直了一下。

他笑呵呵道:“咱自然记得,是提高了官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