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故事

九十六

字體:16+-

羅甲成到童教授家裏時,已經來了好幾位同學了。有些他不認識,他認識的隻有白天亮。

童教授定期請學生吃飯,在學校是一件很有名的事,據說那是自三年前那位貴州學生自殺後開始的。與其說是吃飯,不如說是聊天。其實吃的都很簡單,童教授的夫人會在廚房做幾個菜,然後,童薇薇再到街上買幾個菜,邊吃邊聊,似乎也沒什麽主題。但事後大家在一起回憶,好像又有主題,是青春勵誌?是珍重生命?還是養心化育?似乎主題又很豐富。

今天請大家來,童教授竟然擺出了好多照片,大家一邊看,童教授一邊講。照片都是他和童薇薇去貴州拍的。他們去的那個地方是修文縣的一個偏僻村落,修文縣曾因王陽明被貶謫到龍場三年而聞名。童教授如數家珍地說:“龍場這個地方在五百年前隻是一個小小的驛站。劉瑾你們知道嗎?那可是曆史上宦官裏最有名的‘壞水’之一,大儒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而被劉瑾陷害,貶到了貴州龍場這個地方,做了一個驛丞。可就在這個官卑職小的位置上,王陽明創立了他的‘心學’,我們今天所說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也是他在龍場這個地方形成的學術思想。不知你們看過王陽明在龍場寫的那篇《瘞旅人》沒有,《古文觀止》裏收錄了他三篇文章,我最愛這一篇。這篇文章寫了三個人的死,淒慘得很,但它寫出了王陽明的人性溫度。同時,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王陽明被貶謫的地方,是一個生存起來多麽艱難的地方。他在文章裏說到龍場的環境是‘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稱自己是‘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嚐一日之戚戚也’。更何況王陽明還背負著廷杖四十的巨大屈辱。你們想想,一個生在‘大澤水鄉’的富公子,又過慣了京華官場的生活,然後被突然發落到偏僻、荒涼的龍場,可以說是由天堂墮入了地獄。在有冤無處伸的萬念俱灰的日子裏,生不如死地一點點煎熬過來,最終成就了一個不朽的大哲王陽明。五百年後,我的一個學生,他家離龍場僅六十公裏,但因不能忍受貧困與歧視,而在這所學校割腕自殺了。三年過去了,我一想起這事仍然夜不成眠。真的,太可惜了。這個孩子是班上的優等生,我對他一直充滿希望,但他竟然那樣輕生。為他上學,他父親上山采藥,摔死了。他母親一隻眼睛已經哭失明了。他輕率地一走,破滅了這位孤寡老人的全部夢想。你們看看,她現在過的是一種什麽樣的生活……我之所以年年去看這個老人,是因為覺得自己有責任。那個孩子在臨割腕前,曾經打電話,想跟我聊聊,但我說沒時間,兩個小時後,他就自殺了。為此,我的靈魂終生不得安妥。過去,我隻是悄悄去看孩子的母親,從來不想告訴別人,孩子自殺是跟我有關的。但現在我想告訴所有人,孩子自殺,我是重大責任人之一。你們可以把這個母親的照片貼到網上去,也不要回避童老師的責任。讓我們共同來理解和看護好這個母親,還有與她同樣艱辛的所有母親,讓我們共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