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這裏也能夠看的出來,身為一個君主的器量有多大,那麽他的未來成就也就會有多大,漢高祖劉邦能容忍、駕馭韓信到一統天下,那就活該劉家享有天下四百年的江山。
曹操在拿下了冀州後,就殺死了許攸,日後難免有赤壁之敗,一統天下的夢想徹底成空。而袁紹也是在擊敗了大敵公孫瓚之後,就使計殺死了麴義,所以日後也難免會有官渡之敗,終其一生,也隻是一個割據一方的區域霸主。
這倒也不是真的說,許攸和麴義就真的能改變這兩場關鍵戰役的最終走向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而且許攸和麴義兩人,也完全無法和韓信相媲美,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什麽可比性,無論是取得的功績還是能力,都相差太遠了。
因為這說的其實是曹操和袁紹作為君主的態度問題,曹操和袁紹還沒有真正的一統天下,完成大業。隻是剛剛達成了稱霸一方的成就,就開始誌得意滿,原形畢露,擅殺有功之臣,這怎麽能不說是自取滅亡之道呢?
也就難怪曹操、袁紹他們兩人,後來都會功虧一簣,明明都在某一個時刻,擁有了橫掃天下的力量,卻先後敗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了,最終徹底的失去統一天下的契機,所以很多的事情,都不能光隻看結果,而是早有前因注定了。
你看漢高祖劉邦就要聰明的多,手腕也更加的高明,他就算是想要殺功臣,也要等到天下一統之後了再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麽簡單的道理,曹操和袁紹又怎麽會不知道呢?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歸根結底,還是他們的心態出了問題。
不過劉邦後來要不是為了清算韓信,將他給軟禁了起來,準備走兔死狗烹的程序,而是讓韓信繼續領兵掛帥的話,也許就不會再有什麽‘白登之圍’了,匈奴人又哪裏會是兵仙韓信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