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也隻是需要一個心靈上的寄托罷了,又或者是借助這個可以代替神明,闡述並解釋神明經義的機會。
來從中為自己謀取某些方麵的利益,而不是真的希望世間空降下來一個,可以主宰他們生死命運的神明。
所以最好的神明,永遠都是那些並不真實存在的神明,畢竟隻有神明自己無法站出來親自解釋自己的經義。
他們這些掌握了代替神明釋經權力的人,才能夠有機會從中得利,否則大家都去聽神明的親自講解了,誰又會在乎他們呢。
就像是孔子死後,孔子的那些弟子們,很快就因為他們各自對於儒家經義的理解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差異,直至徹底分裂。
從而誕生了各種不同的儒家學派,甚至彼此之間相互攻訐不斷,將對方給直接駁斥為是異端,彼此相互仇視。
那麽為什麽在孔子還活著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呢?因為在那個時候,儒家的至高神明孔子還活著。
就算是弟子們有什麽疑問和分歧了,孔子也能夠給他們予以回答,這時不管孔子回答的到底正確與否。
都會被孔子的弟子們,給視為是金科玉律,是那個唯一的標準答案,不信那就還是不夠虔誠呐,自然也就不是儒家中人了。
可是一旦當孔子死去了,那麽儒家這個唯一的至高神明也就沒有了,一切的問題也就沒有那個唯一的標準答案和最終解釋權。
那麽此時儒家的弟子們,其實就是在以自己的角度,去替孔子這個無法再發表意見了的至高神明。
闡述和解釋儒家經典的時候,那麽他們的意見當然就是無法達成統一的,這個時候產生分裂也就在所難免了。
除非孔子能夠死而複生,重新定下一個新的標準答案,讓所有的儒家信徒們信服才行,不過孔子後世的那些徒子徒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