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有限的一生中,有待鑽研和掌握的學科不勝枚舉。我和露西·拉德克利夫一樣,也為此備感焦慮。因而,成為作家的一個最大好處,就是有機會讓我去探索那些令我著迷的問題。《鍾表匠的女兒》一書涉及許多問題,其中包括時間與永恒、真與美、地圖與製圖、攝影、博物學、散步對身心的治愈性、手足情(我有三個兒子,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躋身前列)、房子與“家”的概念,河流與地點的力量,等等。本書的靈感來源於藝術和諸多藝術家: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前拉斐爾派畫家,早期攝影家,如茱莉亞·瑪格麗特·卡梅隆和查爾斯·道奇森,以及設計師,如威廉·莫裏斯(我和他同樣對建築充滿熱情,因為他,我才注意到那些位於科茨沃爾德的建築,這些建築在設計上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仿照獨具匠心)。
我借住的某些地方使整部小說的情節可以串聯在一起,比如埃夫伯裏莊園、凱姆斯科特莊園、大查菲爾德莊園、位於馬姆斯伯裏的修道院花園、拉科克修道院、阿芬頓白馬、巴伯裏城堡[1]、裏奇韋、威爾特郡的鄉村、伯克郡和牛津郡、索斯洛普的鄉村、伊斯特利奇、凱姆斯科特、比斯科和萊赫雷德、泰晤士河,當然,還有倫敦。如果您想去參觀一下依然保留著真正的牧師藏身密室的房子,可以去伍斯特郡的哈文頓莊園看一看,那裏有七間密室,均由聖尼古拉斯·歐文設計。哈文頓莊園所在的小島四周有護城的壕溝環繞。
書中提及的19世紀的倫敦以及那些留下了柏蒂·貝爾和詹姆斯·斯特拉頓的足跡和身影的街道,對此如您欲了解更多詳情,以下文獻會有所幫助:亨利·梅休的《倫敦勞工和倫敦貧民》[2](書中的一些獨到見解可以讓讀者了解到一些被人們遺忘的行當。比方說,在街頭賣縫紉針的盲人小販以及寫告地狀的人[3]);莉薩·皮卡德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1840—1870年的城市生活》;朱迪絲·弗蘭德斯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狄更斯筆下的倫敦日常生活》;A.N.威爾遜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馬修·斯威特的《虛構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以及西蒙·卡洛的《查爾斯·狄更斯》[4]——一部感人至深的人物傳記,呈現了一位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倫敦人的一生。七晷區仍然是科文特花園一處繁華的彈丸之地,但是,如果您來到這裏,便會發現它有別於麥克夫人操持營生的那個時代。如今,這裏多了些餐廳,少了些鳥類商店。1938年,小白獅街更名為默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