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思维是“我能做什么”,富人的思维是“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能做”是现在的能力,如果你永远只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你永远无法突破;而“我想”首先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目标高了,做事的格局就不同,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同。
你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吗?你有什么要达成的心愿吗?你清楚自己人生的航向吗?如果对这些问题你都没有认真地想过,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那你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飘浮不定,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研究证明,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耶鲁大学曾对毕业生进行了这么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跟踪调查。
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have goals(你们有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If you have goals,do you have them written down(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
这次,总共只有4%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不说别的,这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余下96%的人的总和!
看到这儿,你也许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惊讶,但明确的目标对人获得成功的推动力是毫无疑问的。很多人之所以没能成功,并不是他们努力得不够,而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选定清晰的目标。只有让目标引导人生的人,才可以乘风破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在大学读书时打算边学习边工作,她希望能在电讯行业找份工作,这样就可以多学点儿东西。她的父亲帮她联系到自己的一位老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热情地接待了她,问她:“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做哪一个工种?”埃莉诺想,任何工种我都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回答:“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将军凝视着埃莉诺的眼睛,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这件事使埃莉诺意识到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成功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为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能让人产生前进的动力。长远的目标还会督促你努力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前进,而不会随便被其他事情分散精力。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们也都给自己设立了目标啊,可是总也实现不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需要重新衡量一下自己的目标,看看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实可行,是不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如果都不是的话,那就是我们觉得成功太遥远,因为倦怠而放弃。其实,要达成目标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针对如何实现长期的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古特雷提出: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把你的长期目标化整为零,分成好几个小目标,一小段一小段来实现。这样,你从一开始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就有走下去的动力,也就不会因终点太遥远而倦怠。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下面那只聪明的猴子学习学习。
古印度人有个捕捉猴子的妙法:在群猴经常出没的原始森林里,放上一张装有抽屉的桌子,抽屉里放一个苹果或者桃子,然后将抽屉拉到猴子的手能插进去而苹果或桃子拿不出来的程度,猎人就可远离桌子静静地安心等待。每一次,猎人都能看到这么一幅可爱的画面:猴子将手伸进抽屉里取桃,桃子却怎么也取不出来,而猴子又死活不肯放弃,于是,贪婪的猴子急得两眼冒绿光,却又一筹莫展。
这种古老的方法使很多猴子轻而易举地成了猎人手到擒来的猎物。
有一天,一个猎人又用这个办法准备擒捉一只在附近活动了很久的猴子。
一会儿,那只猴子终于探头探脑地走到了桌子旁边。它先将一只手伸进抽屉里取苹果,但苹果太大,抽屉缝又太小,任它怎么努力也取不出来。于是猴子又将另一只手也伸了进去。两只胳膊飞快地在抽屉里翻动。不一会儿,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被它用尖利的指甲抠成一堆苹果碎块,猴子扔掉果核,用手掏出抽屉里的苹果碎块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吃完后,它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这只聪明的猴子懂得化整为零,它因此成功地获取了整个苹果。目标虽大,但只要你将其一点点分解,一个个地实现,虽然每次得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但一次又一次的积累,终将使你实现那个长期远大的目标。
现在,好好设定你的人生目标吧。一旦你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并努力朝它前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就会呈现在你面前。新生活从确立目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