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四天就要到交年度总结报告的最后期限了。你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手指麻利地在键盘上敲打,电脑屏幕上一个商务风格的PPT出现了“年度工作总结”几个大字。然后,你觉得思维有点儿乱,需要捋一捋头绪,而且还有时间,不如先把那些简单的工作做完,于是你关掉了PPT,忙起了其他事。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你收拾收拾东西就走了,至于报告,不是还有三天时间嘛,你心里这样想着。
相信类似的情景,也肯定在你身上发生过。学生拖作业,员工拖工作……“拖”在现代生活中屡见不鲜,成了一种病。
有人给“拖延”下的定义是:把不愉快或成为负担的事情推迟到将来做,特别是习惯这样做。
拖延症最典型的特征:只想不做、懒散、执行力差、缺乏干劲……有拖延症的人花许多时间思考要做的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借口推迟行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
当你将自己囚禁在了稍微有困难的事情就无节制地往后拖延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也让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停留在了此时此刻的高度。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更进一步,就必须戒掉拖延这种“病”。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个有效对付拖延症的方法:
确定一项工作是否非做不可
有时候,我们感觉到一项工作不重要,于是做起来就拖拖拉拉。如果这项工作真的不重要,就把它取消,而不是拖延后又后悔。有效分配时间的重要方法,是把可有可无的工作取消掉,而不是拖拖拉拉地去做。
把工作委托给其他人
有时候,工作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喜欢做,你不愿意做,或许这些原因与你的个性、专长有关。这时,如果你把工作委托给一个更适合、更乐意做的人,你和他都会是赢家。
弄清楚有什么好处,然后行动起来
我们往往因为看不到完成一项任务有什么好处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说,我们做这项任务时付出的代价似乎高于做完工作后得到的报酬。应付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是:从你的目标与理想的角度分析这项工作。如果你有个重大目标,那你是比较容易拿出干劲儿,去完成有助于你达到目标的工作的。
养成好习惯
养成拖延习惯的人,要完成一项任务的一切理由都不足以使他们放弃这个消极的工作模式。如果你有这个毛病,你就要重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来取代这个坏习惯。每当你发现自己有拖延的倾向时,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定你的行动方向,然后再自我提醒:我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个任务?定出一个最后期限,然后努力遵守。渐渐地,你的工作模式就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