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謠

痛苦與歡樂的自我剖析

字體:16+-

石一龍:最近讀了你的長篇小說《鄉謠》,讀了以後被陶醉了。整個心裏都是那些人物,好像一下子也回到故鄉去了。既沉實而又詩意、空靈,仿佛一幅江南的風景畫。請你談談創作這部小說的過程。

黃國榮:《鄉謠》能讓你陶醉,令我高興。作家最了解自己的作品,我對自己以往的作品不敢說大話,但我相信《鄉謠》的魅力,它是能夠讓真正喜愛小說的人陶醉的。作家最大的快樂是,當他的用心和苦心追求被別人讀懂,被同行理解認可;作家最大的遺憾是,同行和專家誤讀,或者草草瀏覽沒解其中之味。張鷹寫的評論的標題說出了我對《鄉謠》的追求:史詩筆法,淡雅畫卷。《鄉謠》出版後,出版社似乎並沒有看好這部作品,沒有做任何宣傳,也沒有開作品討論會,這對作者是非常無奈的事,我自己不可能跑出來喊。倒是素不相識的陳遼先生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的幾個年輕人自發地寫了幾篇評論文章。幾個文學圈內的朋友倒是給了它很高的評價,有人拿《鄉謠》與餘華的作品比,如何如何。我理解他們是給我鼓勵。要說寫《鄉謠》的體會隻有一點,創作準備對作品成敗至關重要。《鄉謠》的創作準備是非常充分的。我在後記裏說了,二祥這個人物在我意識裏存活差不多二十年了,真正主導我創作構思也已有十年左右。我之所以不讓他草草誕生,是想盡可能把他孕育得健康一些、結實一些。人物不孕育好,我是不敢動筆的。在這些年裏,我一有空就走進二祥的生活世界,我與他探討他的人生目的,探討他的婚姻,探討他的命運,研究他的性格習性、他的喜好和厭惡、他的兄弟、他的鄰居,商量他一輩子最愛的是誰、最恨的是誰、最敬的是誰、最畏的是誰、最同情的是誰;探究他為了實現他的人生目標,他一輩子都做過什麽、做成了什麽、做壞了什麽、做過什麽好事、做過什麽壞事,幫助過誰、坑害過誰。一點一點想,一點一點積累,把這個人物想活。另一方麵的準備是對故鄉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婚喪嫁娶、典章禮儀、人情世故、鄉村文化做回憶和收集,找了縣誌,核對查證一些曆史、時節、重大變革的時間。再一方麵是回憶收集我們村和我們小鎮五十年間發生的事件、風波、變遷,勾勒出五十年的社會進程的框架。再一方麵是語言的準備,磨煉選擇既有江南鄉土氣又大眾流行,還富有文學意味帶韻味的語言。為此我調動了青少年時期故鄉的全部生活積累,抱著寫了這部《鄉謠》不再寫故鄉長篇的打算。孕育活人物,積澱好文化,結構好框架,磨煉好語言,然後一氣嗬成。初稿隻用了四個月的晚上和節假日的時間就完成,寫得非常順手。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