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費(紅色經典)

黨費[1]

字體:16+-

每逢我領到了津貼費,拿出錢來繳黨費的時候;每逢我看著黨的小組長接過錢,在我的名字下麵填上錢數的時候,我就不由得心裏一熱,想起了一九三四年的秋天。

一九三四年是我們閩粵贛邊區鬥爭最艱苦的開始。我們那兒的主力紅軍一部分參加了“抗日先遣隊”北上了,一部分和中央紅軍合編,準備長征,四月天就走了。我們留下來堅持敵後鬥爭的一支小部隊,在主力紅軍撤走以後,就遭到白匪瘋狂的“圍剿”。為了保存力量,堅持鬥爭,我們被逼得上了山。

隊伍雖然上了山,可還是當地地下鬥爭的領導中心,我們支隊的政治委員魏傑同誌就是這個中心縣委的書記。當時,我們一麵瞅空子打擊敵人,一麵通過一條條看不見的交通線,和各地地下黨組織保持著聯係,領導著鬥爭。這種活動進行了沒多久,敵人見整不了我們,竟使出了一個叫作“移民並村”的絕招:把山腳下偏僻的小村子的群眾統統強遷到靠平原的大村子去了。敵人這一招來得可真絕,切斷了我們和群眾的聯係,各地的黨組織也被搞亂了,要堅持鬥爭就得重新組織。

上山以前,我是幹偵察員的。那時候整天在敵人窩裏逛**,走到哪裏,吃、住都有群眾照顧著,瞅準了機會,一下子給敵人個“連鍋端”,殲滅個把小隊的保安團,真幹得痛快。可是自打上了山,特別是敵人來了這一手,日子就不那麽愜意了。生活艱苦倒不在話下,隻是過去一切生活、鬥爭都和群眾在一起,現在驀地離開了群眾,可真受不了,渾身有勁沒處使,覺得憋得慌。

正憋得難受時,魏傑同誌把我叫去了,要我當“交通”,下山和地方黨組織取得聯係。

接受了這個任務,我可是打心眼裏高興。當然,這件工作跟過去當偵察員有些不一樣,任務是秘密地把“並村”以後的地下黨組織聯絡起來,溝通各村黨支部和中心縣委,以便進行有組織的鬥爭。任務的落腳站八角坳,是個離山較近的大村子,有三四個村的群眾最近剛被迫移到那裏去。要接頭的人名叫黃新,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媳婦,一九三一年入的黨。一九三二年“擴紅”的時候,她帶頭把自由結婚的丈夫送去參加了紅軍。後來,她丈夫跟著毛主席長征了,眼下家裏就剩下她跟一個才五歲的小妞兒。敵人實行“並村”的時候,把她們那村子一把火燒光了,她就隨著大夥來到了八角坳。聽說她在“並村”以後還積極地組織黨的活動,是個忠實、可靠的同誌,所以這次就去找她接頭,傳達縣委的指示,慢慢展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