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名家典藏係列(全套10冊)

十五

字體:16+-

在地球上,人們開始用再生磚重建巴別塔。位置就選擇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交匯處。應伊拉克政府之邀,中國方麵組織了一批技術人員和勞工隊伍前往援建。但不僅僅是中國人,參與這項史無前例的工作的,是一支十萬人的國際建築大軍,包括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羅斯人、日本人、朝鮮人、印度人、伊朗人、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澳大利亞人、巴西人、阿根廷人……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種族紛爭,走到了一起。至於用於主體構架的廢墟原料,則是從中國西南地區輸送過來的,因此,建設了從中國通往中東的一條大通道,稱作“廢墟上的新絲路”。當然了,因為新巴別塔體量龐大,僅僅依靠中方提供的原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利用了當年伊拉克戰爭期間遺留下來的廢墟。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地殼表麵直接把建築材料泵上三公裏以上的高空,新巴別塔也成了地球上最高的廣廈,超出了迪拜塔等知名的摩天大樓。

後來,按照同樣的方式,重建了紐約的世貿雙子塔。建設過程中,科學家發明了廢墟克隆術,或稱同類物質重組術,將構成瓦礫的原子用微工程一個個複製出來,形成所需的原材料。

這之後,則輪到了龐貝城、普裏埃內城……為了加強效果,撕裂了七顆小行星,同時破壞了有意在它們上麵撒播的人工生命—三十多種微生物,用一個很大的飛船船隊把這樣一種特殊的建築材料拖曳到了地球上來,再製成再生磚,最終築起新城。

在重建廣島和長崎時遇到了一些麻煩。人們遊行示威,舉行抗議。但這時科學家又取得了一項新的科學突破。他們發現,時間本身也是一種廢墟。於是就好辦了。借助楊德爾方程,科學家把廢墟與時間統一起來,以之為再生磚的材料,這就使躁動不安的人心平靜了。在1945年8月之前,人們已經建立了許多個廣島和長崎。從中也發現,像記憶合金一樣,時間對於災難,的確是有回溯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