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北半球纬度稍高的德国境内,格拉斯先生也带领一群人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春耕生产了。
全球智能数据系统毁灭之际,格拉斯那横跨上百平方公里的BMW商业帝国瞬间变成一片死寂沉沉的废铁森林!尤其是他那上万亿的巨额信用数据,现在连一个小小的电子数字也不再显示……
如此巨大的沉重打击,一度让他产生自杀的念头。
然而,通过一番痛苦挣扎之后,格拉斯竟然慢慢回过神来。
他首先想到的是,在这科技发展一落千丈的农耕时代,首先必须满足“民以食为天”的根本需求,才有可能谈及今后的发展。自己一定要重整旗鼓才对得住前半生的努力,对得起BMW公司数百年来薪火传承的奋斗精神!
而社会的发展往往从农耕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此后才有可能设想更高级的发展模式。
好在格拉斯的工厂同样幸存了好几台以核电池为动力的机器,他将这些机器稍加改造后,就成为组织农耕生产的得力助手。两个多世纪前,全球就没有了专于农事的耕牛驮马,因此,这些有限的金属机械自然成为开山垦地的最佳助力。
而在全球范围内,幸存下来的人们痛定思痛后(如格拉斯、郭林涛、江清·马吉德等无数有识之士)重新振作起来,出现了无数规模不等的农耕文明圈。
值得欣慰的是,全球农作物的基因一经改良之后,并没有因为地脑系统和飞行时代的结束而退化。因此,各种农作物的产量还比较高,只是再也无法依靠核聚变小太阳来种植室内作物了。如今,一切农作物的收成都得仰仗上天赐予的阳光雨露,依靠大自然的风调雨顺。
还好,由于没有了此前遍布天空的飞行器对大气层的破坏,没有了联合国外太空发展总署对地球各类资源的大量索取,地球以其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再次给人类以希望—全球气候不再暴虐怪异,渐渐恢复其本来的温驯,四时运行渐渐有序……
这年秋天,全球各个角落的农耕文明圈收获颇丰。加之大灾难以及其后发生的种种事故,造成地球总人口锐减了十几亿,因此,这些粮食及农产品基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衣食类的基本需求得到解决之后,全球范围内,在从事农耕之余,许多有识之士开始重新捡起各自的梦想。
尽管当前人类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已整体退回到18世纪,但是,由于人类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已远远超前,只要稳步前进,全球各领域的发展速度将远远高于四个世纪前。
例如,在重建通信系统时,由于有了此前的技术理论和经验,他们跳过有线通信,直接进入无线通话模式。只是由于没有人造通信卫星系统的支持,暂时只能依靠一个个地面基站传递信息。因此,最初的信息传递不是很畅通,传递的距离也不够远,还经常遭到各种磁场的干扰—如同智能手机之前的模拟手机时代。
然而,全球通信还是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基础电力系统也开始兴建和恢复,并开始稳步发展。这时,依然以最原始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为主。不过,电力传输也跨越了有线传输,直接进入到无线传输模式。只是限于当前的条件,传输距离依然不够远,传输性能也不太稳定,经常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干扰。
到了这年冬天,居住在雪峰山脉的人们告别了依靠松明火把照明的方式,家家户户都亮起了古老的电灯。
原来,雪峰山脉上那些早已被遗弃的风力发电金属柱内,那些曾经的发电设备居然大部分未遭损毁。在肖理夫等人的号召下,青壮年们收集了许多废弃的机车或钢铁,然后召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在虎驹的协助下将这些废金属重新打造成一片片长达五十多米的风扇叶片,将它们重新安装上去,再在上面装上电力无线传输装置。于是,一百多座风力发电机重新开始运转,不仅满足了乐土村庄的电力需求,还惠及了附近的许多民众。
此时,虎驹体内的核电池已几近枯竭,如同一位生命将尽的老人,幸好有无线电力的输入,才使它重新焕发活力。
但它已无法远离雪峰山脉中的这些风力发电装置—一旦进入无线供电的盲区,虎驹随时有可能变成一堆废铁。
因此,罗森尽管时常牵挂着冰岛那边的老朋友,却已无力成行—至少当前是无法实现了。
而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基本上已恢复了电力和不太稳定的无线通话网络。
如果仅以电力和无线通信进行界定,短短一年时间,全球人类已从18世纪恢复到20世纪中期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