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兩個月內,紐約,東京,巴黎,倫敦……一個個代表國家的模擬城市被打造了出來,在各自國家內秘密進行著相關測試。就在意識複製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我和彭坦兩個人倒是悠閑下來。他在手機上玩一款賽車遊戲—自從需要自己掙錢養家,他就開始選擇遊戲這個低耗項目。
我則是翻看有關早期智者對“世界”這個詞解釋的書。
在柏拉圖《理想國》中,有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真理:有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無法轉身,隻能背對洞口。他們麵前有堵白牆,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麵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隻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道路。但對那些囚犯來說,那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於是眾人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性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隻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麵,柏拉圖把太陽比作正義和真理,強調我們所看見的陽光隻是太陽的“形式”,而不是實質;正如真正的哲學道理、正義一樣,是隻可見其外在表現,而其實質是不可言說的。
這就是著名的柏拉圖山洞學說。
讓我意外的是,彭坦這種向來厭惡複雜東西的人竟然會耐心看完這麽一本古書,還推薦給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