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赤膊書生
風後麵是風,天空上麵是天空,道路前麵是道路。
——海子
阮籍一號最近的狀態很不正常。
作為初代探路機器人,他的元器件的確算不上先進,不過肯定能滿足基本的探路要求。但是,它最近的表現和這個結論是相違背的。
八月的一個星期六,我坐在辦公室裏,監督阮籍一號工作。我連接上它的傳感器,一幅地圖出現在我麵前。地圖顯示一片漆黑,隻有阮籍一號所在的位置閃閃發光。這像極了“前迷霧時代”的RTS類遊戲。阮籍一號扮演的就是魔獸或者星際開局時那個探路的小農民角色。
唯一不同的是,眼前所見並非遊戲。
事情要追溯到“前迷霧時代”。那個時候,天是藍的,山是青的,太陽強烈,水波溫柔。後來,一切都變了。地球上所有地方的能見度降到五米以內,五米以外,盡皆迷霧。文藝青年們熱愛的那些詞,什麽“遠方”,“野望”,“地平線”,“水天一色”,統統從詞典裏銷聲匿跡了。
科學家苦心孤詣地探索這些迷霧的成因。但是卻連基本的迷霧樣本都不能獲得。迷霧雖然可見,但卻並不像實際存在著的。所以沒有辦法分析它的成分。後來,另外一種假說慢慢站住了腳。“迷霧”本身並不存在,它是一種作用機製,可以改變不斷改變人類視網膜的焦距。說白了,這種東西,可以讓人同時成為近視和遠視。仔細思考一下這背後的意味,人們不寒而栗。
某種力量,改變了世界對我們的呈現方式!
用“前迷霧時代”的話來說,“這是上帝的活計”,或者說,是撒旦的活計。總之,誠惶誠恐的人類不敢對那背後的力量進行深入的探索,實幹主義者則開始著手解決現實問題。
這種情況下,探路機器人應運而生。阮籍一號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它們的技術原理其實並不難,這種機器人作為人類的新眼睛,將拍攝到的圖像傳到雲端,雲端將所有圖像進行整合,將其轉化為電信號回傳給視神經。通過它們,人類將再次看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