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64年6月,初夏時節中國北方的陽光逐漸熾烈起來,而位於北京的阿德爾森科技公司總部的員工們卻如墜冰窟,他們即將麵臨失業。比地麵工作人員更慘的則是“維特號”太空基地上的宇航員們,他們中的大多數返回地球後就地遣散,手續簡單到令人寒心。
貨運空天飛機頻繁來往於地空之間,將太空基地上的高科技設備運抵地麵,其中相當一部分要被變賣,以支付宇航員們的體檢費和後續三年的基本醫療保障。
黃金拋物會成功地在民眾心中培植起了對太空事業的仇視,幾乎所有的天文機構都已中斷工作,隨著“維特號”太空基地被放逐,人類文明在茫茫宇宙中合上眼睛,安心地做起了盲人。阿德爾森科技公司創始人麥克·阿德爾森和“維特號”太空基地總指揮陳擇英也被冠以“現代杞人”之稱,被人們大肆嘲笑,仿佛他們是天生的騙子和小醜。
然而,隕石災難就在此時發生了。
公元2164年6月27日晚11點23分,一個大火球從天而降,落入日本神戶港,在離一間以製造軍用潛艇為主業的造船廠僅三百餘米處爆炸,造成五十幾人死亡,兩千餘人受傷。日本防務省起初以為是軍事打擊,但很快就勘察出那是一顆隕石。此前外界都以為這間造船廠生產的是常規潛艇,但隕石災難發生後政府卻做了應對核泄漏的緊急措施,當地人員全部疏散,外界這才知道造船廠生產的是核潛艇。
媒體報道的重心並未往軍政方向演進,也並未往核事故的方向演進,因為第二天上午又有一顆隕石墜落在中國東海。連續兩天發生兩起隕石事件,這非常罕見。
落入中國東海的隕石引發了小規模的海嘯,並未造成大的災害。但不幸的是,事發時一艘小型遊輪距離隕石墜落點不超過五百米,隕石衝擊波掀起的巨浪打翻了遊輪,船上一百多名遊客遇難。遇難者名單和照片很快被公布在了網上,最小的遇難者僅有三歲,名叫陳諾,她的媽媽孟凡也一同遇難。母女二人發在社交網絡上的海上遊玩照片流傳很廣,引來網友一片唏噓。照片中陳諾穿著一件兒童仿真太空服站在船頭,頭發被海風揚起,在媽媽的護持下張著雙臂像要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