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殺K星人:王晉康科幻精選集④

序二 王晉康——構築中國科幻的根基

字體:16+-

——《科幻世界》主編 姚海軍

科幻小說最積極的意義之一,是能夠使讀者明了人類即將麵臨的選擇。科幻作家喜歡在一個個具有特別意義的選擇點上,鋪陳故事,展現一條條未來之路,並表達他們對選擇的企盼與隱憂。

對整個人類種族命運的關注賦予科幻小說以厚重感,而這種厚重卻是中國科幻長期缺乏的。我們需要恣肆宏大的想象,需要靈動幻化的意象,需要文學層麵上的探索,但是,如若沒有這種對現實與未來的關注和思考,中國科幻無疑將成為沙上之閣。王晉康作為作家提出“核心科幻”的概念(認為以哲理性思考為重點的作品是科幻小說的兩大核心之一)表明,他對科幻現狀以及自己的創作方向有著準確的把握。現實的回報是,王晉康成了一個有鮮明特色的科幻作家,一個廣受讀者歡迎與推崇的科幻作家。他對中國科幻的貢獻便是在固守科幻核心價值理念的同時,將哲學思想引入科幻,進而使我們驚奇地看到了中國科幻正在成形的堅實根基。

王晉康的人生履曆有著“文革”一代人共同的曲折。他1948年生於河南鎮平,1966年高中畢業,1968年下鄉當了三年“知青”,1971年當上了工人。1978年恢複高考製度,王晉康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動力二係,畢業後在河南油田及石油第二石油機械廠從事技術工作,曾任該廠設計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雖然大學期間就喜歡舞文弄墨,但王晉康的科幻創作卻可謂大器晚成,他科幻之路的開端頗具傳奇色彩。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後,1994年某日的《中國石油報》發表了一條題為《十齡童無意間“逼迫”父親,老爸爸竟成了科幻“新星”》的新聞,道出了王晉康如何在兒子的“逼迫”下創作出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說《亞當回歸》的有趣過程。出人意料的是,這篇帶有強烈偶然性的作品不僅改變了作者後來的生命軌跡,也改變了中國科幻的麵貌。自《亞當回歸》在《科幻世界》(1993年第5期)發表始,一個新時代——王晉康獨領**的時代便開始了。“王晉康時代”這種提法也許會引起爭議,但不可爭議的事實是:從1993年初登科幻文壇到1999年宣布不再參加銀河獎評獎,王晉康創造了連續6年蟬聯銀河獎的輝煌紀錄。在2014年的第25屆銀河獎頒獎典禮上,王晉康以構思宏大的《逃出母宇宙》第18次捧起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