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歌

從元年到未來

字體:16+-

可以慶幸的是,以上所說的一切或許在十年內都不會發生。

從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Oculus Rift開始,每一年都有人鼓吹將成為虛擬現實的“元年”,仿佛隻需要幾頁包裝精美的PPT,放個大新聞,就能夠大步跨過無數技術與商業上的深坑或者門檻,就能夠說服或者誘騙億萬消費者將那部看起來頗為蠢笨的頭盔戴在頭上。

這是現實,不是科幻小說。

在腳踏實地推進技術與商業進步的同時,我們同樣需要從人文科學的角度做好準備。每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憂天的杞人,去說一些遭人鄙夷的瘋話,去憂慮一些看起來永遠也不會發生的事情。就像喬治·奧威爾一樣,用《1984》來預防1984。

虛擬**算出軌嗎?謀殺數字化身是否算犯罪?當存在無數個連物理定律都不完全一樣的虛擬國度時,法律如何發揮作用?

是否有人利用虛擬現實製造新型毒品,誘發心理甚至精神疾病?

當每個人都能隨意改變甚至交換身體時,人的本體性如何界定?

是否能跨越虛擬與現實的鴻溝,通過操控虛擬世界來改造真實世界?

會否真實世界便是虛擬的,就像虛擬世界中可以創造出無限嵌套的子虛擬世界一樣?

虛擬現實會否便是驗證費米悖論的大過濾器(The Great Filter)?

……

作為一名業餘科幻作者,我可以將這個問題清單無休止地延長下去,哪怕其中的絕大部分問題在我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得到解答。但我想,質疑與發問正是我們正確對待任何一項變革的方式,無論是技術變革還是社會變革。一個盲目樂觀的社會與一個盲目悲觀的社會相比更為可怕,因為每一個個體都將竭力用自己的樂觀扼殺他人悲觀的權利。

那麽,未來究竟會怎樣?

國內虛擬現實理論先驅、《有無之間》作者、中山大學哲學係翟振明教授,在《哲學研究》2001年6月號的《虛擬實在與自然實在的本體論對等性》一文中,推演出從2001年到3500年橫跨一千五百年的虛擬現實發展假想時間表,以架空曆史的方式構想未來科技。在其中他寫道:“2015年……視覺觸覺協調再加立體聲效果配合,賽博空間初步形成:當你看到自己的手與視場中的物體相接觸時,你的手將獲得相應的觸覺;擊打同一物體時,能聽到從物體方向傳來的聲音。”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