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誌⑦太陽墜落之時

字體:16+-

事到如今,大家肯定已經明白那是什麽東西了。

其實,在下潛之前,在潛意識中,我已經對我可能遇到的事物有了最極端的設想,比如海底文明,比如一種有意識的新生命形態。畢竟,現代科學已經徹底刷新了人們對於生命的認識—從達爾文打破神創論,到孟德爾揭示遺傳規律;從沃森、克裏克發現基因密碼,到洛倫茲、普利高津創立的混沌、耗散結構理論與超循環論,生命之神秘一步步地走下神壇,與非生命的界限被逐漸打破。我們的發現,隻不過是把這個過程推進了一步罷了。

讓我們回到四十億年前,回到那個混沌未開的時代。地球仍是一片泥沼,天空電閃雷鳴,被火山煮沸的熱雨終年不息地下著。在熱雨中,熵在降低,秩序在產生,有機分子分分合合,化學反應被連接成循環,循環層層嵌套,愈發複雜,突然一道閃電劈下,分子聚成長鏈,唱響了有機生命的第一聲啼鳴……

好了,既然我們承認生命從非生命中產生,那我們就避不開這個問題:為何生命隻有我們這種形態呢?

當然,教科書會這麽告訴我們,那是因為碳原子的四個價鍵能形成複雜的有機物,因為這些有機物能在常溫下保持穩定,因為水是最好的溶劑,因為酶與DNA神奇的特性……但宇宙中如此繁多的物質,如此變化的溫度、壓強和時間尺度,難道它們都是簡單平凡的,唯有常溫常壓下的碳原子能綻開神奇的生命之花嗎?

這是一種奇怪的特殊性,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地球中心說”。

生命究竟是什麽?自古以來,無數的智者都在這個難題麵前铩羽而歸。而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人類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現代科學正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解讀生命—振**反應、圖靈方程、元胞自動機、神經網絡算法等,讓我們漸漸悟到生命的本質—那並非某種神奇的物質,而是平凡物質的神奇組合。但這還不夠。要想真正顛覆原來的認識,就必須找到用另一種磚塊搭起的生命,就像阿西莫夫所說的,一種由被認為是“非生命”的物質組成的生命,一種“不為我們所知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