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訂製

字體:16+-

一個月後的事實證明了C09的直覺,在我們離開“種子島巨像”的那天清晨,我們遇到了這趟旅程中的轉折點。

那時我們正圍坐在冰封的海灣上,為大家的又一次成功而興奮不已。“種子島巨像”是一座比“黃道塔”小很多的避難城市,它原本就是圍繞著種子島的航天港而建,不光是黃道協約國,全球絕大部分的航天專家都集結於此。在氣候條件與資源越來越不適合航天運輸之前,他們仍竭盡全力進行了數百次發射,甚至還在公元2270年時建立了一個被稱為“露娜”的巨型空間站,進行人類是否可以在太空中生存以躲避“大霜”的實驗……我無法聯係上“露娜”,但看著已經隻剩小半個殘骸的“指揮大廳”,便不難想象出它的命運。

比起終將會成為無本之木的空間站,“種子島巨像”的另外一個工程就堪稱是奇觀了:從公元2150年開始,它動員了整個環太平洋地區的技術力量,製造並向太空中發射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的“回暖係統”,最後一批組件在公元2435年升空,在那之後,“種子島巨像”便以驚人的速度衰落下去,就像是為孕育種子而耗盡了生命的花朵。

在終年肆虐的暴風雪麵前,“回暖係統”並沒有多大價值。但當“大霜”減弱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些折疊起來的聚光鏡便會展開,將逐漸恢複活力的陽光集中起來投向地表,將至少一個地區加溫到可以維持生態圈的程度,在茫茫冰原上,開辟出一片綠洲,然後一寸一寸地奪回這顆星球。

在這一切完成之後,地球上的航天資源已經消耗殆盡,積累下的寶貴經驗與技術進步全都隨著這裏的荒廢而不知去向,隻把啟動“回暖係統”的方法和設備留存在了“鎖”裏。設備本身已經老朽不堪,根本無法啟動,但構造體們用一種類似油泥的東西將其修複,自檢顯示,在高軌道中休眠的衛星群竟然還有一半可以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