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梨
畫麵上充滿了噪點。
一隻粗糙的大手牽起一隻白潔的玉手,小心翼翼地戴上一枚戒指。
背景是白沫泛湧的海灘,男男女女歡笑著鼓掌,沉默地張大嘴巴。
沒有聲音,因為第七天的數據缺失了一部分。
唯一被捕獲的背景音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隨著畫麵的倒退,化為不悅的嘯叫。
戒指又被緩慢摘了下來,一切都倒轉回去,像是進入一個逆熵的世界,你的話語是反的,你的動作是反的,你的血流是反的,你呼出氧氣,吸入二氧化碳,你的愛也是反的—你的興奮與激動在消退,慢慢變弱,你有點兒狐疑,記憶模糊了又變清晰……
直到跪在你麵前的健碩男士站起身,倒著走回去,滿麵羞澀,笑容逐漸收斂,他將掏出的戒指盒又收了回去。
圍觀的人都倒退著散開了。
你沉沉睡去。
眼看著朋友們一個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你隻覺得無奈,也許還有些不合群的自覺與對社會的疏離感。這不光來自婚宴上同坐一桌,同學紛紛交流小學生功課輔導經驗,而你卻插不上一句話,隻能默默攪動橙汁的悲慘體驗,更來自基於社會群體文化重壓下的理性判斷與預期。
整個社會對於不婚者是不友好的,這種不友好不光來自外部,有時也來自不婚者自己。就比如你吧,三個月前,你偷偷去“生活管理中心”的App上做了鑒定,想測試下自己潛意識裏到底對於婚姻保持著怎麽樣的看法或欲求,得出的結論卻是—23%。
這真的是個令人心力交瘁,喪氣失意的數字!你無力再測試一遍,畢竟問卷中的一個個問題簡直是在剜心中的傷口。可這個23%是怎麽回事?怎麽可能是23%?是不是算錯了?
你的評定結果是:婚姻渴求者。
這太諷刺了。
一個已經存好款,購買完養老保險,準備了居所,甚至已經有能力從廢品回收站撿一張舊方桌用拉鋸改成茶幾的,幾乎快要過了安全生育年齡的女性,居然被評定為是一位婚姻渴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