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時光在羋月心中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痕,為了秦國,她可以將個人的榮耀與委屈統統忽略不計。當權者需要有一顆仁善之心,同時也需要掌握狠戾的手段。在王權麵前,所謂的兒女情長,都顯得輕如鴻毛。
為了國家的利益,羋月可以犧牲自己的色相,任憑世人咒罵她、唾棄她。每做一件事,每走一步路,她都會將秦國的利益考慮周全。
在魏冉、羋戎、向壽等外戚的支持下,羋月手中的政權日漸穩固。諸國使節前來時,也漸漸習慣於直接拜見太後。因為就算他們先拜見了秦王,接下來還是要拜見太後的。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楚國對韓國發起了進攻,韓國雍氏被楚軍圍困了五個多月。眼看著要吃敗仗,韓國君臣經過商議,決定向秦國求援。
羋月已經知道了楚國攻韓的消息,也猜到了韓國會向秦國求援,所以早就做好了準備。當韓國使者到來時,她隻是好好地招待了一番,對於出兵援助卻絕口不提。羋月有自己的打算,楚國攻韓,正好能削弱韓國的力量。如果此時出兵援助,韓國受不到什麽損失,她必須等韓國招架不住的時候再出兵,這樣一來,韓國的力量不僅會被削弱,而且對秦國還會感恩戴德,對楚國必然萬分仇恨。
韓襄王韓倉見秦國不肯出兵,趕緊又派使者前去求援,但還是無濟於事。韓倉覺得,隻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秦國一定會出兵援助的。也不知道韓倉哪裏來的這份自信,隻要這一批使者失敗而回,韓倉就會派遣下一批使者前去。史書上說,從韓國跑到秦國求援的使者絡繹不絕,一批接著一批。但是,羋月就是無動於衷,始終不肯答應出兵。
韓倉終於著急了,決定派一個能說會道又滿腹經綸的人前去,勢必要說服秦國出兵相援。而這個人,就是尚靳(非楚國的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