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里还有世子殿下给您的书信。”
令使在说完捷报,便从怀中取出来一封满是汗臭味的信,恭恭敬敬的举过了头顶。
皇帝也不嫌味道重,伸手将信接了过来。
他打开了观瞧,脸上逐渐扬起了笑容。
“到底是璋儿,胆子还是这么大。”
皇后很好奇,询问皇帝怎么了。
皇帝摇了摇头没有着急说,而是冲那令使道:“一路辛苦,你先下去歇息领赏吧。”
“是,陛下。”
在令使去后,皇帝这才将萧璋书信里的内容告诉了皇后。
“璋儿在信里说,他现在准备收复白水,进一步将当年钟离之战时,被北贼抢走的剑阁,汉中,梁州一带全都收复。向朕来要援兵,以及火炮火铳弹药了。”
皇后眨了眨眼:“陛下,这,这是不是太冲动了。璋儿可是头一次领兵。”
皇帝摇头:“不是头一次了。你忘了,之前在荆州,璋儿带过兵。更何况,现如今拓跋干新败。正是士气不稳的时候,璋儿此时出兵,十拿九稳。”
萧玉心眼珠子转了转,就跳出来拉着皇帝的胳膊:“父皇,这可不行。”
皇帝很好奇的问萧玉心:“怎么不行了?”
“您想啊父皇。哪有人光干活没有好处拿的啊。我家呆子在益州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就没有点赏赐么?”
皇帝一愣,再一看望着自己偷笑的萧玉心,瞬间明白了。
他一拍脑袋瓜,自嘲笑道:“你看朕这个记性。刚还想说呢。来人,宣皇兄与景升前来。”
李文英答应一声拱手而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湘东王与曹景升二人便来到了宫外。
而皇后萧玉心他们,也异常识相的退了出去。
皇帝笑呵呵的望着二人,将令使送回来的捷报递给了二人。
湘东王看了后大喜,就是曹景升不认识字,挠着头还问皇帝这信上面写的是什么。
听了湘东王给他的解释之后,曹景升方才恍然大悟,跟着哈哈大笑:“我家那小子倒是没给我丢脸。”
湘东王嘁了一声,装逼说道:“是啊,我家呆子就不行了。还能让拓跋干给跑了。真是失败。”
曹景升被噎的无语,干瞪眼看着湘东王:“你是真的贱,我怎么那么想打你啊?”
湘东王得意的哼哼了两声,然后一脸严肃:“陛下面前你敢动手,给你的公爵摘了,拆了你的公爵府。”
曹景升一时语塞。
见此情形,皇帝笑着挥了挥手:“好了,皇兄,景升,朕让你们来,不是看你们吵架的。”
曹景升便眉飞色舞:“我知道,陛下喊臣等来,是为了表扬微臣的。”
皇帝面无表情的看着曹景升。
曹景升挠着头很好奇:“难道不是么?”
皇帝摇了摇头:“表扬也轮不到你啊。立功的是你家小子又不是你。”
湘东王一拍胸膛:“就是,哪能轮得到你。要夸也是先夸我家呆子。”
眼见俩人越说越远,皇帝无语的摇头,然后将萧璋的求援信给了二人。
湘东王拿过看了只是一眼便惊了:“陛下,您答应那呆子了?”
曹景升好奇的问:“答应什么了?出什么事了?”
皇帝也没搭理曹景升,而是反问湘东王:“怎么,皇兄觉得不行?”
“嘶,陛下,拓跋干就算连吃了两场败仗,但他的主力损失也不过三分之一,在他手中,还是实打实有着十万大军的。就算咱们此时发援兵过去。那兵力差距依旧太大了。”
曹景升嘁了一声:“益州本就有三万驻军,咱们不说多,也发三万过去。六万对十万,不少了。当初钟离之战的时候,咱们不打过比这差距还大的仗么?”
湘东王白了一眼曹景升,懒得跟他多说:“你懂个屁啊你。”
顿了顿,湘东王深吸一口气,冲皇帝道:“陛下,臣觉得,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皇帝哑然,拍打着护犊子的湘东王肩膀:“皇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景升去,你还担心什么?”
“啊?他去?那我更担心了。陛下,若您一定坚持发援兵收复汉中的话。那臣愿意领兵。”
“不,皇兄,你不能去。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湘东王不解,皇帝就深吸了一口气道:“梅花卫送来的消息,沈长文,陆伯明,谢玄晖他们这些人暗中阻挠各地义学,朕放在他们身边的眼线送回消息说。这些人曾抱怨朕如果一意孤行的话。就休怪他们不顾北贼大兵压境。”
湘东王吃了一惊:“陛下,他们是想要造反?”
皇帝将头来回的摇晃:“朕不知道,但朕知道。若他们真有此心。皇兄你不能离开京·城。朕需要你。”
意识到了问题严重的湘东王表情冷峻:“若如此,臣敢不从命。”
皇帝点点头,这才转身吩咐曹景升:“曹景升听命。”
“臣在。”
“命你率领精锐步卒四万,即可出发奔赴益州,顶替长沙王为帅。”
曹景升先是眨了眨眼,然后面露欢喜:“是,陛下。”
“你先别着急高兴。虽说你名义上是帅,但这支队伍真正的统帅是璋儿。你需要做的,只是立你的旗帜。一切都听璋儿的安排。懂了么?”
曹景升一脸为难:“陛下,臣怎么说也是个长辈。”
“好,那朕问你。你会用火铳么?”
“不会。”
“那你会用火炮么?”
“也不会。”
“那你会指挥火铳营火炮营征战,从而更进一步的发挥出他们的实力么?”
曹景升已经羞愧满面。
皇帝大手一挥:“那你还有什么问题。”
“陛下,臣没问题了。”
“那就按照朕说的去做。”
“是。”
“另外,你这次去益州,朕还有一个任务给你。”
“什么任务?”
“带去朕的慰劳与奖赏。曹景升听命。”
曹景升望前一步。
皇帝便宣读道:“传朕旨意,擢升萧璋为梁州刺史,拜行安西将·军,征凉护军。陈玄之为司马,曹景升为广武将·军,韦谙,马恒为厉锋校尉。许博为中垒校尉,封比阳候,食邑三百户。”
“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