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部長

5

字體:16+-

回到隴水縣的第二天,按照縣委書記董嵬的建議,蔡鵬帶著縣委宣傳部一班人去黃土坪鄉調研覃嫂的事跡,省報記者張昊也跟著去了。張昊成功地拉到了一個專版,心情自然很好,一路上顯得很興奮,說無意中挖到了一個好的新聞素材,自己一定把這個素材寫好,讓這個題材變成隴水縣的城市名片。

同車的羅蘭就笑,說,張記者,先別太樂觀了,這個事,我還是知道一點的,那個覃嫂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並是她自己說的是一個小學生,她其實應該是初中文化程度。她拍那個《千裏尋母記》,初衷也不像電視宣傳那樣的高尚,不過是為了賺錢而已。張昊也笑,說,這不礙事,隻要有這麽一回事,記者就有本事讓她崇高起來,任何新聞都要拔高嘛,這就是術語裏說的,要善於發掘新聞背後的價值。羅蘭笑,說,難怪別人都說記者是大騙子,原來新聞是這樣撥高的。說得大家都笑了。

陳默坐在副駕座上,安靜地著聽羅蘭和張昊鬥嘴,不覺微笑。羅蘭是個可愛的女人,坦率而且敏感,但卻不膚淺,看問題還是能夠看到實質的,按說這樣有才有貌的女人,仕途會很順心,但她的仕途卻不怎麽樣,原來在鄉裏當過鄉黨委書記,調進縣城隻當了一個宣傳部副部長,多少有一點屈就的意思。陳默就回過頭去,問道,羅部長,你說覃嫂拍攝《千裏尋母記》的初衷是為了賺錢,有根據嗎?

羅蘭笑笑,說,部長您才來不知道,我們隴水縣這幾年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就興起了拍DV片的熱潮來,地方上流行的一些山歌,歌手們自己演唱,叫人拍下來刻錄成碟子,在市場上還賣得很火,聽說有買幾千張碟的。覃嫂原來就是專門賣這種山歌碟子的,一個碟子可以賺兩千錢不等。後來她感覺僅僅是唱山歌不好,就想著要加一些情節,要有故事有山歌,可能會好賣一些,於是就寫了這個劇本,還請了原來縣電視台出去的一個編輯給改了一稿。拍好後拿到市上賣,果然熱銷。開始的時候,還是縣電視台的一個記者寫了一條短消息在《楚西日報》上發表,叫什麽《農村大嫂拍電視》,當時也沒有什麽轟動,後來不知道怎麽的就讓外麵的電視台知道了,於是記者雲集,湖南衛視,河南衛視,安徽東南台,上海衛視都做了專訪,一做就都把這事說成是農村大嫂關注留守兒童,就像張記者似的拔高了,一下子就火了起來,鳳凰衛視還專門來做了一個專訪。到去年,中央電視台也來了。這一下,全國各地捐款的多了起來,這位覃嫂是個聰明人,很會順竿爬,也就把自己當起一回事,口口聲聲關注留守兒童起來,不知是哪個記者還給她出了一個餿主意,叫她把村子裏的留守兒童集中起來,總共有七八個孩子,掛了個牌子叫‘留守兒童自強班’,她自己任教,開始還收點學費,後來捐款的多了起來,學費才不收了。自強班辦起來後,黃土坪鄉中心完小也作了幹涉,說覃嫂沒有辦學的資質,也沒有教學的能力,縣裏甚至還專門開會研究這個事兒。但輿論太強大了,誰也不敢擅自作主撤銷這個所謂的自強班,因為沒有教室,迫於輿論,村裏隻得把村部讓出來給她辦班。一些熱血大學生從電視中得知這事,還紛紛來當誌願者,義務給自強班授課。這事就這麽弄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