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衛青舉行軍前會議,商議對蘇建的處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要求嚴辦蘇建的,不是朱閎,倒是議郎周霸。
“大將軍自領軍以來,未曾斬過裨將,以致有趙信投降匈奴之舉。而今蘇建單騎而歸,依律當斬,請大將軍不要姑息,這樣才能樹立軍威。”
朱閎立即反駁:“議郎之言差矣!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勝負不僅取決於士氣,還取決於敵我力量的對比。蘇將軍以數千之眾當數萬之敵,已屬罕見,單騎歸來,更見忠心。因此,下官認為不當斬。”
“軍正大人所言甚是。如果對蘇將軍處以極刑,勢必冷了將士們的心,將來處於危機之中的將軍們誰還敢回來呢?”身為長史,任安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衛青,他的話無疑對蘇建的命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衛青想得更多的是,作為三軍主帥,自己應該對這場失利負什麽責任。如果不是自己輕易答應了趙信的請求,也不會將這三千將士交與他。斬了蘇建,無異諉過於人,這不是他的秉性。
想到這裏,他站起來向大家拱手道:“各位對朝廷的忠誠讓本將感激不已。議郎勸本將斬將明威,此意離本將初衷甚遠。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本將之意,還是等回京麵呈皇上,由皇上定奪為妥,不知眾位大人以為如何?”
衛青的一番坦誠直言,在眾人心中引起了不同回響。周霸雖以為他過於謹慎,卻也沒有再提出異議。至於朱閎與任安,更是為衛青的慎微和慎行而讚賞。
看大家沒有不同意見,衛青遂做出決定,待班師回京請皇上定奪。
雖然衛青派公孫敖沿著趙信、蘇建的路線追尋匈奴主力,但他內心十分清楚,因為趙信的投降,漢軍已失去戰機。他之所以擺出這種架勢,也是為了迷惑敵人,穩定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