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全三冊)

第五章 叔嫂合謀擒肅順 一湖三山募豪傑

字體:16+-

曾國藩他們的擔心並非多餘,朝中局勢的確要起動**。

鹹豐駕崩前,深夜召見隨扈到熱河的宗人府宗令、右宗正、禦前大臣、軍機大臣,令其承寫朱諭,立皇長子為皇太子。按照祖製,皇帝年幼,任命了八位讚襄政務大臣。他又擔心孤兒寡母受委屈,因此並不把權力完全交給八大臣,而是賜給新皇帝一枚“同道堂”印,由他的生母懿貴妃代掌,另將一枚“禦賞”印賜給皇後掌管,所有諭旨文首文末分別蓋“禦賞”印和“同道堂”印方有效。這樣後宮與八大臣就形成互相製衡的關係。

鹹豐駕崩後,懿貴妃被尊為聖母皇太後,徵號慈禧,鹹豐的皇後被尊為母後皇太後,徵號慈安,新的權力體製開始運行。八位讚襄政務大臣,四位是禦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鄭親王端華與肅順是親兄弟,怡親王載垣、額附景壽沒有多少主見;另四位是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基本是肅順幫助鹹豐搭建的班底,唯他之命是從。所以八大臣核心是肅順。肅順的性格非常強勢,甚至有些跋扈。被托孤讚襄政務,他當然打算一言九鼎,可不順的是有兩宮皇太後牽製。如果後宮的兩位隻是畫諾,那麽這兩枚印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然而慈禧卻非懦弱之輩,如今又有“同道堂”印在手,當然不能隻當一枚閑章使用。鹹豐駕崩不久,就有禦史上了一道折子,建議兩宮垂簾聽政。兩宮垂簾聽政,八大臣就被架空,所以肅順鼓動八大臣到兩宮麵前力爭,並要嚴懲這個禦史。肅順個頭高大,聲音高亢又不知收斂,把小皇帝都嚇哭了。所以兩宮下了決心,召恭親王赴熱河商議,定要與八大臣拚個魚死網破。

恭親王留京議和,勞苦功高卻沒有進入托孤大臣之中,他認為是肅順等人有意排擠,因此對八大臣又恨又妒,於是與兩宮一拍即合。恭親王的七弟醇親王奕,他的福晉是慈禧太後的妹妹,有她居中聯係,雙方很容易彼此信任並達成一致。恭親王認為熱河是肅順的天下,而京城則是他的勢力範圍,要除掉八大臣必須回京。新皇登基,大行皇帝喪儀必須回京辦理,八大臣沒有推辭的理由,因此就定下了回京的日期。恭親王則在京中加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