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研家,舉國奔向星辰大海

第四百三十三章 潛在的收益

字體:16+-

生命真的如此頑強嗎?

就連沒有光照,鹽度高達40%的地下湖泊,都能夠生存。

很多人在震驚之餘,都冒出這樣一個念頭。

陳默對此的回答是: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在地球40億年的漫長生物進化史中,至少發生過十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其中最早一次是在24億前的成鐵紀。

當時,有一種叫做疊層石的生物,在光合作用下產生大量氧氣,充滿海洋及上升到大氣層中。

而原地球上的細菌生物是“厭氧”生物,它們是以發酵或無氧呼吸而生存,所以厭氧生物因氧氣增多反而大量滅亡了。

這就是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其他幾次生物大滅絕也基本差不多,都是生存環境發生了劇變。

已知規模最大的生物大滅絕是2.5億前的二疊紀大滅絕。

全球總共約57%的科、83%的屬、約96%海洋生物的種與約70%陸地生物的種滅絕了。

除此之外——

4.4億年前的奧陶紀,85%的物種滅絕。

4.8億年前的寒武紀,99%的海洋生物滅絕。

3.6億年前的泥盆紀,82%的海洋生物滅絕。

2億年前的三疊紀,23%的科與48%的屬的生物滅絕。

以及暫時不可考的成冰紀震旦紀,滅絕生物物種數量都多得驚人。

當然還有最為人們所熟知的6500萬年前白堊紀,讓當年的地球霸主恐龍滅絕,17%的科、50%的屬、75%的物種滅絕。

但是無論環境怎麽改變,沒有一次大滅絕能讓地球變成死星。

依然會有生物頑強地存活下來。

它們不斷適應新的環境,進化出適合新環境的生理機構,最後成為地球新一紀的主人。

地球生命如此,火星生命也是一樣。

陳默給人們提出一個假想。

火星與地球同一時間孕育了生命,但是在幾十億年前,火星磁場消失導致無法抵禦強烈的太陽風,火星大氣漸漸被太陽風帶到星際空間,海洋也跟著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