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神医钱三多

第0085章 考取秀才却开了个医馆

字体:16+-

转眼过了两年,正好碰上神木县大考。

钱三多代表卧龙村去应考。

主考官是县太爷刘子厚,

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乡论》,一个是《县论》,

自由选择,字数不能少于一千字。

钱三多选择的是《县论》,写了足足一万字。

洋洋洒洒,龙飞凤舞。

考试时间为两个时辰,一般人能写出两千字就算是厉害了。

这毛笔写字,是非常费功夫的。

钱三多写的是正楷,字迹清晰,工工整整。

县太爷一看,板凳坐不住了。

钱三多是第一个交卷的,县太爷重点看了一下。

立刻惊为天人,等到会考结束,

县太爷跟几位副主考共同阅卷,

一直认为,钱三多是本科秀才第一名。

随后,县太爷把钱三多请到自己后堂,

仔细询问之后,这才明白。

钱三多是钱义信之子,家境贫寒。

刘子厚感慨万千:“还是寒门出状元,此子将来一定会是状元郎。”

刘子厚随即给钱三多颁发了亲笔签名的秀才证书。

想认钱三多为义子,并许诺钱三多,每年赞助银子若干。

钱三多虽然年纪轻轻,把天下书籍,都读遍了,自然懂得处世之道。

随即说道:“刘大人既然如此好意,

草民理当俯首听命,但草民还有悬壶之技,

养家糊口,不是问题,草民记住大人,这份恩情便是。”

钱三多说的有情有理,既谢绝了县太爷的好意,

又不会让县太爷太难看。

钱三多虽然岁数不大,但明白一个道理。

认了干爹,今后会有很多麻烦。

再说了,自己又不是没有父母,认干爹做什么?

将来我要是做了皇帝,他岂不是太上皇?

钱三多拿着秀才证书回家,钱义信高兴的不得了。

平时见儿子不怎么学习,竟然拿了全县第一名,心里就踏实了。

钱三多成了县里的秀才,立刻传遍了全村。

村里村长,第一个给钱义信送礼。

村长钱大壮,明白的很,钱三多才十四岁,就考取县里秀才第一名。

假以时日,再考取个举人,应该没有问题。

举人是可以入仕的,只要钱三多有一官半职,那就是村里的大人物。

现在巴结是趁早,钱大壮很会做人。

可惜的是自己女儿都出嫁了,不然的话,一定跟钱义信提亲。

有钱三多这样的女婿,今后是享福不尽。

钱大壮第一个来送礼,就是先混个脸熟。

等钱三多成了举人,也不会忘了自己。

钱大壮没有合适的女儿,卧龙村可不少。

不到两天的时间,钱三多家里,来了八个媒婆。

有的媒婆很自信,直接把女孩带来,让钱义信看看。

钱义信虽然不识字,可懂的事理。

自己儿子小小年纪,就考取秀才,

将来肯定不错,此时定亲,岂不是自毁前程?

钱义信随即推辞说,自己孩子还太小,

等十八岁以后再说。

这一下可把媒婆愁坏了。

随即想打钱三多的主意,只要钱三多看上了,那也差不多了。

没想到钱三多说的更离谱:

“想做我媳妇,可以啊,跟我一样是秀才就行。”

所有的人都傻眼了,自古以来,哪有女孩老秀才的?

就算是有钱人家,顶多给自己女儿请个私塾,认识几个字就是了。

就算是想考秀才,县里也不让考啊。

媒婆们渐渐明白了,钱家根本没有找媳妇的意思,

慢慢的就没有人去碰钉子了。

自从钱三多看去了秀才,钱义信不再干涉钱三多的爱好了。

钱三多跟父亲说,自己开医馆,为家里赚钱。

钱义信拧不过钱三多,就同意了。

家里没钱,钱三多就把东厢房腾出来。

把北屋的八仙桌搬过来,搞了两个凳子就开张。

用老土布做了一个招牌:钱氏医馆。

由于钱三多是村里名人,开医馆的事情,迅速传出去。

开始没人信,钱三多打出招牌,

每天前三名不收费,结果就来了。

每天来三个,后面的一看已经三个了,

都想过天再来。钱三多也不计较,

来了就是病人,钱三多一视同仁。

第一个来的是本村的老钱头。

以前是跑马帮的,岁数大了不做了。

年轻时,常年跑马帮,落下个腿疼病。

村里人叫做老寒腿,钱三多一看,

再一搭脉,心里明镜一般。

随即对老钱头的百会穴,三阴交,涌泉穴,施展了一水化三针。

将自己的方少真气,打入穴道。

老钱头瞬间觉得双腿发热,几乎发抖。

立马有点眩晕的感觉,老钱头有点害怕。

钱三多笑道:“老钱头,血管乍通,就是这种感觉,一会便好了。”

钱三多随即给老钱头,端上一杯热水。

老钱头喝了,静静心,双腿感觉有劲,老寒腿没有了。

“三多娃儿,你岁数不大,简直就是神医啊?”

钱三多赶紧说道:“您老高兴就好,多多给我宣传哈。”

老钱头连忙答应,等钱三多开业三天,

医治了九个老病人之后,名气终于打出去。

每天来看病的四邻八乡,络绎不绝。

钱三多开始收费,也不多,最贵的不超过一两银子。

有的只收100文,有的还不收费。

钱三多不是看治病的难度,而是看病人的经济能力。

没钱的,送点小麦,谷子都行。

有人看着钱三多没有桌子椅子,就给钱三多抗来桌椅。

不但俩月,钱三多就给家里,

赚取了100两银子,200斤小麦,300斤小米。

还有吃不完的蔬菜,钱义信高兴的不得了。

钱三多母亲更是说道:“千里为官只为财,

我看三多,也别考什么举人了,医术这么好,干脆就做郎中算了。”

钱义信极为不高兴:“死老婆子,你懂个屁?

做郎中是伺候人的活,三多做了大官,岂不是被人伺候着?”

钱三多母亲不敢说话了,

本来在家里就没地位,那里再敢说三道四?

钱义信对于钱三多开医馆,喜欢是喜欢,

却不是钱义信的最终目标。

钱义信手中有钱,看看钱三多的医馆,

也不是样子,立刻花钱置办了一套家具。

最起码,钱三多的东厢房,看起来好看多了。

钱三多赚钱了,村里的老郎中看不下去了。

自己可是祖传医术,被钱三多搞的没饭吃了。

老郎中,叫钱一手,医术也不错,

人也挺好,但在医术问题上,

却是不服气。听说钱三多看病,

一不用草药,二不用针灸。

就是用手笔划,钱一手觉得,

钱三多可能不是医术而是巫术。

找了个机会,钱一手来到钱氏医馆。

果然证实了传说,钱三多真是比划比划,

就把病治好了,钱一手心里犯嘀咕。

终于忍不住说话:“钱三多,你年纪轻轻,怎么用巫术骗人?”

钱三多见钱一手来了,很是客气。

“原来是钱大爷,您老怎么来了,快请坐。”

这抬手不打笑脸人,钱三多客客气气,

钱一手倒是不好意思了。

钱一手问道:“三多,你看病,不用草药,不用针灸,这算怎么回事。”

钱三多笑道:“钱大爷,这世间万物,

各有其道,你用草药看病,我却是用真气看病,难道不对?”

钱一手一愣,有些明白了。

自己年轻时候,跟自己父亲学医。

父亲就层曾说过,治病救人的最高手法,

就是以气打穴,比针灸厉害的多。

“三多,你这是以气打穴?”

钱三多笑笑:“算是吧,反正跟银针刺穴,道理是一样的。”

钱一手明白了,没有想到,钱三多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的功夫。

钱一手不禁动了学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