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中的华夏

第502章 :相隔百年,思想是否过时

字体:16+-

屏幕中。

王阳明缓缓抬起头,看着神情忧色的弟子,缓缓开口。

“彼其胶于人欲之私,则利害相攻,毁誉相制,得失相形,荣辱相缠,是非相倾,顾瞻牵滞,纷纭舛戾,吾见其烦且难也。”

此话一出,众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思考着先生这番话的意思。

但撒西宁却深知其中真意。

王阳明说,毁誉、得失、荣辱、是非不是绝对的,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人生也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起来好不一定就是好,看起来坏也未必是坏。

一切以平常之心看待,最为重要。

此时。

撒西宁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道。

“先生所言极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切皆有因果,不能以得失判之。”

“世间万物相辅相成,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所以幸与不幸,要看人而定,以心而定。”

王阳明点点头,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撒西宁聪慧过人,悟性极高,有此弟子,绝对是幸事一件。

“没错,为师正是此意。”

王阳明满意的点点头,转而看着其他人道。

“莫以一时得失定天下,动摇了自己的内心,你们要切记此话。”

众人点点头,齐声回道。

“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听到撒西宁的解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先生失志看起来坏事,但从黑暗的朝堂来看,无疑是件喜事。

奸佞当道,谁能保证不遭人算计了。

但远离只是自保,内心的志向不能改变。

就好比心中的道义,一路走来虽极其艰难,看不到丝毫的希望,但后世不是强大起来了吗?

时光匆匆流逝。

撒西宁在王阳明身边不知陪伴了多少岁月。

嘉靖五年(1526),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天德良知也”。求学者纷至沓来,这为泰州学派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王艮的门徒以平民百姓居多,但亦不乏著名学者如徐樾、颜钧、王栋、王襞、罗汝芳、何心隐等人,子弟至五传共有487人,罗汝芳为集大成者。黄宗羲称此一派竟能“赤手以搏龙蛇”。

王艮一生布衣,拒绝入仕,并直指统治者:“使仆父子安乐于治下,仍与二三子讲明此学,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故被斥为“异端”。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几个年头。

原本的热闹非凡的后院之内,此刻只剩下了撒西宁和王明阳的两人。

看着空****的院落和飘落的枯叶,王阳明不免有些感慨。

“都走了,他们都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了。”

“只希望,他们不会像我一样郁郁不得志。”

王阳明苦涩一笑,泛着苦楚的眼神落在撒西宁的身上。

“西宁,你跟随我身边已经好多年了吧。”

“众师兄都已经离开了,你也该回到属于你的世界中去了。”

“最近越发感到力不从心,或许我也该到了离开的日子了。”

王阳明咳嗽了几声,继续道。

“《心学》一书源于这个时代,并非适应所有时代,因此一切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切不可按部就班,不知变通。”

“若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怕只会误导了后人。”

王阳明自知时日不多,便对撒西宁作出嘱咐。

希望撒西宁能像其他师兄弟一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撒西宁双眼微微泛红,心中更是宛如刀挖,这一别此生再无相见之日了。

“弟子谨遵教诲。”撒西宁拱了拱道。

说完,撒西宁站起身,跪倒在王阳明面前,请求道。

“先生,弟子请你为后世讲学一番。”

撒西宁随后连磕三个响头,继续道。

“还请先生成全。”

“后世吗?”

闻言,王阳明虎躯一颤,半睁半合的双眸猛然睁开,苍老的脸上更是蒙上一抹喜色。

“西宁,你……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为师……当真可以为后世讲学?”

王明阳缓缓站起身,说话都变得磕巴起来。

能为后世讲学,这是何等的幸事,他如何能拒绝。

撒西宁重重地点点头,迎上王阳明的目光,语气坚定道。

“弟子,恳请先生为后世讲学。”

“好好好!”

“若能如此,先生也可含笑九泉之下了。”

王阳明哆嗦着伸出了手臂,似乎要撒西宁立马带着他出发。

“先生,我们出发。”

撒西宁搀扶起王阳明,随后朝着天空挥舞了一下手臂。

轰隆隆!

伴随着一声雷鸣,周围的时空开始变的扭曲起来。

随后,一个宽两米,高三米的时空之门缓缓浮现。

看着门内的满天星辰,王明阳知道走进去便是后世了。

此时,他那浑浊的双眸中闪过一抹慌乱,神情开始变的紧张。

相隔五百余载,他的思想还适合后世吗?

“西宁,为师还能为后世讲学吗?”

“为师还有什么可教给他们的呢?”

王阳明犹豫了,他知道自己的心学有一部分肯定不再适合后世,可他却不知道是那一部分。

万一讲错了,误导了后人,无疑是天大的罪过。

闻听此言,观众们心中也泛起了好奇,不知道撒西宁会给王明阳怎么样的提议。

“对啊,小撒想要让王明阳给我们讲些什么?”

“毕竟相隔了五百多年,有些理念的确不再适合我们。”

“个人觉得,王阳明的思想永不过时,讲什么对我们都大有裨益。”

“真是太令人感动了,到现在还为我们这些后世着想。”

“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学习,决不能辜负了先祖的努力。”

“传承千年的文明决不能在我们这给中断了,我们要认真研读,探索先祖的无穷智慧。”

“当初的孔子也是这样,怕讲不好误导了我们,呜呜呜……真是太感动了。”

此时此刻,大夏亿万儿女疯狂敲击着键盘,表达着对先祖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