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中的华夏

第504章 :今夜,整个世界都将被大夏所惊艳

字体:16+-

屏幕中。

撒西宁坐在王明阳身边,指着光幕中的屏幕,介绍道。

“先生,此为清华园,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宗旨。”

“自建校而来,为大夏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是万千学子们心中的圣地。”

闻言,王阳明捋了捋胡须,点头轻笑道。

“如此学府,乃是学子之幸,民族之幸啊!”

说话间,光幕中的六边形方格中又浮现出一幅校园场景。

“先生,此地为燕园,其中有淑春园,芍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院,畅春园,承泽园等九园。”

“此地是明清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又经扩展而来。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

“燕园,数百年来,虽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一块块六边形方格被点亮,一座座校园接连呈现,一双双求学若渴的目光频频闪烁。

不多时。

巨大的光幕被全部点亮。

犹如天上的星辰闪烁夺目,令人惊叹。

看着母校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中,观众们再也抑制不了心中的情绪,而欢呼雀跃。

那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留下了他们的脚步,留下了他们思念。

为大夏崛起而读书。

他们怀揣着梦想在那里度过了特殊的人生。

不管他们成就如何,对母校都充满了浓浓的感激之情。

“科技大学,我想你了。”

“师范大学,我为你骄傲。”

“母校,感谢你的培养,我成功了。”

……

这一刻,亿万观众向母校喊出了心中的感激,喊出了对母校的思念。

更喊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

这片净土,全靠祖国的守护。

屏幕中。

撒西宁坐在王明远身边,神情也变得有些激动。

“先生,正是这一座座学府,为大夏培养出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培养出了把大夏带向辉煌的有志之士。”

“而他们所传授的正是古代无数先贤留下的智慧。”

“传承文明,这条路我们一直在前行。”

此时的王阳明脸上早已挂满了泪水,双眼更是因哽咽而微微颤动。

看到他们的努力被一代代的传承,他如何能不激动呢。

这时。

所有的方格相互交融,圆形光幕演变成了方形屏幕。

屏幕中。

一群男女坐在教室里,手捧着书本高声吟诵。

而书本名字正是《王阳明心学》。

“哈哈哈,这是我曾经的班级,墙上的奥热曼就是我画的。”

“我也是这里的学生,真怀念当初上学的时光啊!”

“很多东西都已经被移除课本了,这样的课程就应该多多普及才对。”

……

“就是这样,大声的读出来。”

王阳明猛然坐直了身子,满是沧桑的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

情到深处,更是也跟着放声吟诵起来。

“西宁,我大夏何时出现黑色和白色皮肤?”

看着屏幕中的黑如宝石,白如羊脂的后人,王明远心中充满了好奇。

闻言,撒西宁淡淡一笑,急忙解释道。

“回先生,大夏学院是一所国际性的学府,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所以肤色和装扮跟我们大夏略有不同。”

将大夏文明推向世界,让世界见证他的魅力,正是西宁建立这所学院的初衷。

他要告诉世界,大夏的胸襟如天高,如海阔。大夏的智慧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王明阳点点头,感慨道。

“昔日,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心中道义终未能成。”

“如今大夏文明传播四海万国,着实令人惊叹。”

总局。

一号演播厅。

于长春紧握着手中的水杯,深邃的双眸中满是炽热之色。

大夏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刻再放光明,再显灿烂。

“今夜,整个世界都将被大夏所惊艳。”

“没错,今晚只属于大夏,属于大夏五千年文明。”张琳点点头,迷人的美眸完成一轮弯月。

而一旁的王宁更是点头如啄米,这一刻不再怀疑观众不会被说服,不会再质疑节目的效果。

因为,观众的心已经被彻底征服。

“我的天,这就是大夏传承千年的文明嘛,真是太令人震惊了。”

“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夏怎么会不强呢。”

“四大文明古国,现存的也就只有中国了,而他们的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这强大的底蕴。”

“看来我要重新了解大夏了,他真的太有魅力了。”

“哎,谁能给我一张大夏的绿卡,我要全家搬过去,我要接受大夏文明的洗礼。”

此时此刻,无数海外观众被大夏文明所折服,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屏幕中。

撒西宁和王明阳坐在蒲团之上,看着大夏后世的一幕幕场景。

他们虽没有言语,但眼中的光芒足以说明了一切。

他们都在为大夏骄傲,欢呼。

试问,看到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加昌盛,百姓变的安康,谁又能不激动,不自豪,不骄傲呢?

“先生,大家还等你讲学呢。”

撒西宁出言提醒道。

撒西宁并不想破坏这份美好,可惜节目时间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让他们感慨。

“对对对,我还要给他们讲学呢。”

王明阳点点头,急忙将目光收了回来。

书案前,王阳明哆嗦着双手伸向面前的书卷。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这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授业。

回想一生,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也经历了很多精彩。

但最让他难忘的还是为弟子追道的日子,以及今晚的一幕。

不过,他并为此感到伤感。

倒下一个王阳明,还有无数个王阳明站起来。

大夏的文明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终止。面前的这些后人将会代替他一直追寻下去。

哗啦!

王阳明轻捻着纸张,翻开了书卷的第一页。

深邃且充满智慧的目光看向面前的求学若渴的弟子。

“诸位,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这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