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中的华夏

第527章 :见先祖,谈臣之道

字体:16+-

康熙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有了发泄的机会,心里那叫一个爽。

“快带人过去,回头朕重重的赏你。”

撒西宁轻声一笑,拉着康熙走进了时空之门。

龙舟之上。

和珅神色慌张的从船舱内跑了出来。

“皇上,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后厨所有人都……”

话说半句硬生生给咽了回去。

只见面前的众人形态各异,但跟石化一般静立不动。

就连河面跃出的鱼儿也停留在半空中。

和珅揉了揉眼睛,瞳孔不由得再次放大。

随后连滚带爬的朝着甲板跑去。

此时的乾隆正在品尝着美食,丝毫没有发现周围的怪异现象。

直到听到和珅凄厉的呼喊这才发现事情的不对。

“来人,快来人。”

乾隆猛地一下站起,惊恐地大喊起来。

“和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和珅跪倒在乾隆面前,惶恐道。

“皇上,我们怕是遇到妖怪了。”

“胡说,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何来……”

话说半句,乾隆虎躯一颤,急忙躲在和珅身后。

只见四周的空气泛起阵阵涟漪,一道裂缝撕裂空间。

“大,大胆妖人,当今圣上在此,休要放肆。”

和珅高举着鱼头豆腐,狠咽一下口水,战战兢兢道。

“大胆弘历,见到本祖还不跪下。”

一声厉喝之后,康熙,撒西宁缓缓走出了时空之门。

“放肆,敢直呼皇上名讳,看我怎么收拾你!”

和珅怒喝一声,双眼一闭,举起鱼头汤就冲了过去。

“太…太祖。”

弘历狠狠揉了揉眼睛,小心脏更是噗噗一阵狂跳。

“哈哈哈,显灵了,太祖显灵了。”

“太祖一定是看到我的功绩,过来夸奖我来了。”

想到此处,弘历急忙喊了一嗓子。

“住手。”

说完,乾隆快步上前,跪倒在康熙面前,恭敬道。

“皇孙爱新觉罗弘历,参见太祖皇帝。”

“太祖!”

和珅如遭雷击,高举的鱼汤久久不曾放下,双眼更是瞪得溜圆。

“放肆,太祖皇帝在此还不跪下。”弘历怒喝道。

和珅一惊,急忙匍匐在地。

“臣和珅,拜见太祖皇帝。”

“都起来吧!”

康熙攥了攥,冷声道。

“弘历,你可知朕为何要来。”

乾隆咧嘴一笑,急忙道:“太祖一定是看皇孙治国有方,特来夸赞孙儿的。”

“住口!”

康熙怒喝道。

“看看这大清被你祸害成什么样了,还有脸说什么治国有方。”

“刚愎自用,贪图享乐,你的谱比朕还要大。”

乾隆委屈道:“太祖你错怪孙儿了,如今大清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都是孙儿励精图治的结果啊!”

康熙怒极而笑:“太平盛世,安居乐业,亏你说的出口。”

“清水洗尘,黄沙铺道,随行千人,船只百艘,所到之处民怨载道,你还好意思说什么安居乐业。”

“我问你,大清国库如今还有多少银两?”

乾隆面色涨红,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康熙冷哼一声,凌厉的目光落在了和珅的身上:“和珅,你告诉朕,大清国库还有多少银两。”

此话一出,和珅瞬间打了一个激灵,心中更是惶恐万分。

太祖居然知道我的名字,岂不是说也知道我贪污。

若真是这样,我今天岂不是活到头了。

“回…..回太祖……”

和珅牙关打颤,冷汗如雨,支吾半天愣是说不出来。

“朕且问你,你对和珅了解多少?”康熙坐在椅子上,冷声道。

“回太祖,和爱卿博学多才,忠诚有嘉,乃我大清之良臣。”乾隆急忙道。

“哦!”

康熙冷冷一笑,指了指撒西宁道。

“此人乃是后世之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更有上天入地之能,你所做一切他都已经告诉了朕。”

“朕所问之事,你最好如实回答。否则,你应该知道会有何下场。”

撒西宁心中叫苦不迭,比训话归训话,别出卖我啊!

日后拜访乾隆,还不得被他打死。

撒西宁目光上移,一副不关我事的表情。

“皇孙万不敢欺瞒太祖。”乾隆惶恐道。

康熙点点头,开口道;“你可知和珅贪污受贿?”

此话一出,和珅差点吓昏了过去,冷汗更是蹭蹭地往下流。

这下算是完蛋了,有神人在一旁,他想撒谎都不成了。

乾隆瞅了一眼瑟瑟发抖的和珅,深吸一口气道:“知道。”

“不过,和爱卿对鞠躬尽瘁,对孙儿忠心不二,所以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乾隆顿了顿继续道:“君治臣,远不及以臣治臣。”

“我大清官员众多,孙儿精力有限,不能顾及所有。”

“和爱卿掌控百官,孙儿掌控他,这样会简单得多。”

正如撒西宁所猜测的一样,乾隆有着自己的治国理念。

“一片胡言,朕看你就是贪图享乐。”

“纵观各朝,都是因为臣子腐败而导致灭国。”

“如果他是吴三桂,鳌拜之流,你可知会有何等后果。”

乾隆哀叹一声,解释道:“孙儿知道其中凶险,但一切都在孙儿掌控之中,从未忘记对和爱卿的敲打,以免他有异心。”

“放肆!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你让你来赌的吗?”

康熙怒喝道。

乾隆龙躯一颤,像个犯错的孩子,搓弄着衣角,不敢抬头。

这时。

撒西宁开口道:“皇上,这贪腐之风盛行的隐患,是你留下的。”

“什么?朕留下的?”

康熙一脸错愕,这跟他有半毛钱关系。

他的臣子都很正直好吧。

“没错。”

撒西宁看了一眼乾隆,继续道。

“当年明珠大学士为了凑足军饷开始了买官卖官,你当时虽然很愤怒,但权衡利弊之后,你选择了买官卖官的法令。”

“你想想那些官员花钱卖官,事后肯定会想方设法把钱挣回来,贪腐无疑是最好的最快的办法。”

“你支持太子买官卖官,更是助长了其他官员的贪腐之风。”

“那时你也曾进行整顿,奈何心思花费巨大且见效甚微,你最后也就放弃了对贪腐的管制。”

“所以说,这是你给乾隆爷留下的隐患。”

康熙摇了摇头,并不赞同撒西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