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刚给祖龙续命,他拿出世界地图!

第102章 刺胡汗者,张世安也!

字体:16+-

一瞬间,头冒只觉得头皮发麻。

他只觉得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自己的脑海中炸开。

面前的这个华夏男人,在瞬息间给他看来极强的危机感。

这个家伙,想杀他!

头冒来不及想象前因后果,他迅速高深呼喊外面的卫兵。

同时,张世安突然出现的身形也让外面看守的人意识到不对劲,越来越多的匈奴可汗亲卫朝着张世安而来。

看着后面那些赶来的家伙,张世安面无表情。

他很自然的抽出身后的匈奴弓,对着身前拉弓射去。

看到这一幕,原本衣服越脱越少的舞女一下子四散跑开,为张世安的弓箭让出一片空间。

箭枝射出,径直射向正在逃跑的头冒,下一刻出现在头冒脑门前一厘米的地方,歪歪扭扭的挂在羊皮与木板之间。

正在逃跑的头冒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全身血液倒流,吓得原地愣神。

只要再晚一个呼吸的功夫,只要他再往前一步,这一箭就会要了他的命。

还没等他与张世安进行一些对话,一把剑已经刺破他身上的羊皮帐篷,捅烂他的身体。

张世安再往前几步,一刀将头冒的头颅斩下。

与此同时,大量的可汗亲兵才刚刚赶到战场,一众人亲眼目睹张世安杀死他们的可汗,并且斩下头颅。

头冒的尸体还在不断冒着热滚滚的血液,但他们这些亲兵却只觉得浑身冰冷。

张世安没打算跟这些家伙硬碰硬。

盖聂将后方的木板全部击碎,接应张世安离开。

在最后一刻,张世安回头:“刺胡汗者,张世安也!”

一句话很短,但如同雷击。

话毕,张世安不再犹豫选择离开,他们很快消失在黑夜当中。

而这些可汗亲兵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的发生,甚至没有一点向前阻拦的勇气。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情。

他们的可汗死了。

被一个叫做张世安的人杀死的。

…………

距离江平归来已经有些时日。

他所带回来的一些消息经过反复的询问与核查,大体上并没有问题。

再加上江平本人在军中服役多年,也是相当值得信任的老将。

大营中的一众将领对于张世安等人身陷敌营也采取消极态度,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总是觉得张世安等人能安稳回来的可能性不太大。

并不是他们不希望张世安等人活下来。

而是说如果当真如同江平所说的一样,这一切大概率都是一场阴谋的话,那么张世安等人从一开始就是被算计的。

有心算无心,谁吃亏一目了然。

蒙恬万分语塞。

这个任务是他派给张世安的,人是他送出去的。

现在有去无回。

要是寻常人也就罢了,战场凶险大家都明白,既然到了前线,那么风险自负。

可他张世安是什么人。

大秦帝师,陛下面前的红人,还是个侯爷。

这么多身份叠加在身上,又深受陛下的信任,待张世安的死讯传到咸阳,谁也不敢保证陛下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态度。

这个责任由谁来负,这个奏疏又由谁来写?

就在蒙恬为此事头疼之际,前线的匈奴军队突然动了。

他们好像遇到了什么巨大的麻烦,内部出现相当的慌乱,部分兵马突然就撤离原地,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地方。

有些区域的匈奴人迅速彻底。

有些匈奴人则好像还没得到消息,待在原地不知所为。

更有甚者索性跑到秦军大营来,表示投降。

从这些投降的匈奴人口中,蒙恬得到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匈奴可汗,死了。

死在了草原上的匈奴王庭。

就在两天前,被两个秦人在王庭大帐中当着一众亲眷的面杀死的。

死相十分难看。

他们当中的一个人还留下一句话。

刺胡汗者,张世安也。

等王庭护卫赶到的时候,那三个秦人已经不知所踪,消失在茫茫大草原之中。

这种当面被杀的消息自然不可能被隐瞒起来,这位匈奴历史上的第一位可汗横死当场,瞬间在一众匈奴部落中炸开锅来。

这种踩踏性的恐慌使得一众部落开始出现应激。

匈奴人本就是散装的部落制度,头冒通过各类手段与自己的能力成功整合大多数的匈奴部落,所以被尊称为可汗。

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如同嬴政一般,彻彻底底地实际管控麾下所有的土地,驱使手下所有的人口。

这不切实际。

头冒也只能让下方的部落配合自己,而这些部落自身的人口、牲口与武装力量,本质上是并不属于头冒的。

这就使得在头冒活着的时候,一切都能安然无恙地进行,凭借他个人的威信,匈奴人可以凝结成一个拳头。

但现在,头冒死去,一切顿时间分崩离析。

没人再愿意平白无故地在前方为其他部落送死,这一次的战争本质上也不是为了南下掠夺,在战场上很难获得直接的利益。

正常情况下来说,他们也不会主动招惹强大的秦军。

不战而溃,就此出现。

这张世安的名字进入蒙恬的耳中,他会心一笑。

他很快就把这所有事情都关联到了一起。

前后的因果关系已然十分明显。

自然是张世安三人在围剿之中逃出生天,然后意识到匈奴的诸多力量皆在此,对方大营很可能空虚。

再加上从某些地方又得到了情报,故此索性出手。

这才有了现在的情况。

这般情况被蒙恬尽收眼底。

他并不是蠢人,相反,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将军,否则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创下十足的功劳。

匈奴这样的崩溃程度远远大于他们的粮仓被毁,对于蒙恬而言,这就是天赐良机。

蒙恬当即下令,进攻!

秦军迅速开展成建制攻击,与第一批匈奴爆发战争。

匈奴方向一触即溃。

并非匈奴人战力不足,而是他们实在不愿意为保护其他部落先跑,而将自己的姓名留下来。

一个人、一个部落的溃逃,会带动连锁反应,对整体战况进行推动。

没人是傻子。

谁跑得慢谁死的道理大家都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