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张世安提出举办科举已经有些时候了。
只不过这种涉及面如此之光的大型国策,显然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推举,必定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
故此等到了现在,嬴政才最终敲定,完成改革。
张世安也不在乎,说句不好听的,朝堂上的事情跟这会的他确实没什么关系。
虽然科举制是他提出来的,但现在是嬴政在管理,难不成他一个教书匠还想影响皇帝的决断?
“办吧办吧,就是不知道陛下会考校些什么。”
张世安的这个问题很快得到答复。
李县令在一旁讪讪道:“张先生,您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回答了。”
“因为这一次陛下指定的出题官,是您。”
张世安落到一半的旗子悬停在空中。
他微微有些发愣:“我?”
李县令认真回答:“对,就是您。”
“宣读圣旨的使者此时就在驿站,他的马摔断了腿,故此现在还在换马,待会就到。”
话音落下,李县令一副献功模样。
显然,这家伙早早就看到了使者的到来,在使者换马的过程中知道这件事情。
然后,马不停蹄地跑到张世安这边来引出话题。
为的,就是能够提前为张世安通风报信,让他有一个准备。
这里面具体有什么意义?张世安认为倒也没有,只是说李县令更想通过这种方式说明自己对张世安的忠心,表明自己完全可以当张世安的狗腿子。
既然李县令如此服帖,张世安也不可能打他的脸。
“那倒是谢谢李县令提前告知了。”
听罢,李县令当即行礼:“侯爷客气,我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
“如果没事的话,小人就先退下了。”
张世安点头。
一个由大秦任命的地方官员,在张世安的面前跟小弟马仔没有任何区别。
先前的王县令是这样。
现在的李县令同样如此。
当日在代郡,赵吉同样万分客气。
这就是他这位大秦彻侯的威风。
很快,马蹄声响起。
李县令言语中的使者出现在张世安面前。
对方看到张世安,俨然是一副喜悦的模样。
没有假客套的嘘寒问暖,圣旨内容很快进入张世安的耳中。
嬴政的意思很明确,这一次第一届科举,我们实在是没有经验,朝堂上吵了些许时间都没有结果。
思来想去,这件事情既然是你张世安弄出来的,那么现在自然也要负责收尾。
别人想不到出什么题,定什么形式可以,但是你张世安必须得有一个结论。
定稿时间,十五日。
不仅要制定具体的题目,还要确定考试的种类与大纲。
这样才发现日后科举制能够在没有张世安的情况下慢慢推进。
张世安却也没想到自己不仅是提出者,还是科举题目和大纲的制定者。
后世科举制度延绵千年,留下的人文才子不计其数,贯穿华夏大半历史。
这样的选才制度,将由张世安从零开始一手缔造。
张世安值得出现在后世教科书上的事件已经不少了。
日后每一个科举考生都要记得他张世安,是他提出的,都是他指定的科目。
同样的,每一个做不出题目的考生也都要在心中暗骂张世安,不明白他弄这么多不明白的题目是做什么。
使者一副恭喜模样:“贺喜张侯爷,陛下对您真是无比信任。”
张世安回应两句,再给身旁的何二一个眼神。
何二自然明白事理,他迅速从兜里掏出一锭金子,交到使者的手上。
一瞬间,使者万分惊喜。
过去传递消息,给予圣旨,多数情况下确实会收到财货作为对使者的犒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约定成俗的潜规则。
但向张世安这般出手大方的,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
至少这个使者未曾见过。
他连忙压低声音,对张世安保证道;“侯爷您放心,如若陛下问起来,我定然为您好好的美言!”
张世安一副你懂我懂大家都明白的表情,拍拍使者肩膀:“那就辛苦了,在我这里吃一顿吧。”
环顾四周,使者真诚地说到:“我在驿站已经吃过,就不叨唠侯爷了。”
光看着张世安和那老头下棋,哪有要做饭的意思。
使者明白这就是纯客套。
但他也不生气,张世安一介彻侯,愿意和自己客套客套已经相当给面子,更何况人家出手就是一块金子,何其大方。
见好就收。
如此结果,大家都满意。
张世安拿着圣旨重新坐回位置上。
徐夫子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模样,就硬要往前凑,似乎就想多看看圣旨到底长个什么样子。
在看清上面的字样后,徐夫子问道:“你打算怎么出题。”
“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坑啊。”
“现在朝堂之上的情况很是复杂,各家都有自己的话语权,科举制度如此重视,我想各家都想把自己的道论放入其中,成为主流。”
“这应该也是秦皇没有自行直接划定考题的原因,无论怎么选,都没办法让所有人满意,无论怎么出,都得得罪一些人。”
现在的大秦,作为主流的知识就是百家之中的圣贤学问。
这些流派在朝堂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力量,得罪谁都麻烦。
这可不是汉武之后罢拙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百家争鸣之下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流派内卷的厉害,不仅嘴巴能说会道,拳头也是个顶个的硬。
徐夫子有些幸灾乐祸:“我看这也不是一个好差事啊,秦皇也是不想得罪人,所以找上你,打算让你顶着骂名。”
“你小子好好衡量一下吧,应该怎么才能让大家都满意,让这么些学派都信服。”
张世安挑起眉头,好像并不在意徐夫子的这些言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你说学派很多,实在不知道应该选谁当主流?
你说大家都是圣贤,凭什么用你的文章和话?
张世安说好好好,问题不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分卷来考。
既然很难让大家都满意,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大家都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