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刚给祖龙续命,他拿出世界地图!

第119章 造纸

字体:16+-

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学校里岁月静好。

对于外面的消息,张世安一律屏蔽。

反正没事做,他每天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让少司命、赵哟哟、谷雨一起跪在**。

然后,挨个吃雪糕。

日日打牌。

有一次黄秋云来汇报,被张世安摁在墙上一顿教育。

搞得她甚至没办法站起身来。

可谓是男人看的沉默,女人看了流泪。

哪怕是后世的老色批看到如此场景,也必须说上一句牛。

直到最近消息传来,才让张世安从这样的生活中脱出。

朝堂上平息了。

并不是说这些学派的代表人开始讲起道理,而是嬴政出手了。

所谓出手,即杀人。

他数次让下面的人闭嘴,不准再讨论这件事情,却依旧有人明里暗里地使辫子。

他们以为嬴政会忍耐。

却好像忘记,昔日这位秦国的帝王,是怎么通过雷霆手段镇压六国,统一天下的。

第一日,嬴政在咸阳城外挖了一个大坑,让所有官员去参观。

第二日,依旧有人在咸阳内散布各种言论,无视嬴政的要求。

第三日,那些人出现在了大坑之中,成为尸体,被嬴政下令掩埋。

第四日,再没有一点声音,原先的反对者都用沉默来接受这样的结果。

一切归于平静。

什么叫雷霆手段,什么叫狠辣?

说杀你就杀你,真以为皇帝的命令是开玩笑?

一个不服杀一个,两个不服杀两个。

整个学派不服,嬴政绝对不介意把他们上上下下全部杀个干净。

昔日统一六国的秦皇再一次出现在每个人的面前,那种深深的恐惧感让所有人胆颤。

科举正式推行,在全国每一个个郡城,每一个县城内都进行公告。

到县之后,再由官吏到下面的大型乡镇宣传。

至于再往下……

封建社会对于国家的控制其实很多时候都只到县,秦朝的户籍制度严格,可以继续往下,但也止步于人口相对较多的乡镇。

村落,是没办法直接管理的,大多依靠地主乡贤。

无论如何,科举制度已然走上正轨,在大秦这辆列车中占据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心者迅速开始研读大纲,想要从中探究到张世安更深层次的意图。

家里有条件的,则迅速开始翻阅百家之书籍,从中进行研读。

甚至于各家学派的人其实也开始接受这般情况,他们在市面上借阅他人之书籍。

大秦没有纸张与印刷,故此所谓的书籍其实都刻在竹简上。

想要自己弄来一本,就得先把别人的借来,再用让人雕刻在竹简之上,才能留下自己的一份。

无形之中,百家的学问在内部开始流转起来,颇有一种要融合的感觉。

在这科举的大背景下,张世安的名字也慢慢进入底层百姓视野。

以往,是有文化、有地位的人知道张世安。

现在,只要是有公文所到的地方,人们都知道有个叫张世安的人,开创了科举。

并且今年考试的卷,就是人家出的。

他张某人的名气在无形之中再度得到加持,为世人所知。

…………

名气重要吗。

很重要。

有足够的名气,人家见到你都好像天生矮你一截,说话十分客气,办事也会顺序许多。

但名气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此时此刻的张世安在想一些其他的东西。

比如发财致富之道,比如改变大秦的新一轮科技进步。

造纸。

众所周知,造纸是由东汉开始,至少在此时的大秦,张世安并没有听说过所谓纸张的存在。

现在你要么用竹简刻字,要么用兽皮小心鞣制,制作类似于纸张的物品,要么索性用丝绸了。

至于科举考生用什么方法进行书写,张世安并不清楚。

如果是刻制的话,张世安只能说还好如今的书面用语是文言文,能够以简短的几句话说明问题,表达意思。

如果不是,那考生就刻去吧,刻到考试结束都还没写完一半呢。

虽然这样的日子也能过,但显而易见的是,一旦解锁造纸的工艺与能力,就能极大程度上地改变现阶段的尴尬处境。

造纸的成本相较于这几个东西总是有所降低的,并且一旦工艺完善,会展示出极为恐怖的制作能力。

成本低,方便传播,书写还好看,妥善保存同样能够存在许久。

都是优点。

张世安甚至已经想象到造纸术会在大秦带来多么强烈的变革。

如果再解决印刷术,那么完全可以极大促进大秦的文业发展。

甚至于,将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往前狠狠一个推进。

这样的情况是张世安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直接找来徐夫子。

找到他,并不是因为造纸和印刷术的关键在于徐夫子的身上,而是这两门技术都需要一定工具。

跟没有相关天赋与能力的下人说,他们没办法理解,很难意会,指不定最后弄上半天也造不出张世安想要的东西。

但徐夫子不是一般人,他是懂哥。

张世安相信他可以为自己解决麻烦。

事实上徐夫子在张世安这里白吃白喝,还天天出门玩,经常不把张世安的钱当钱,用得起劲。

虽然张世安没说什么,但徐夫子自己心里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故此在张世安找上门表示自己需要他的帮助时,徐夫子答应得相当之快。

张世安思前想后,觉得最靠谱的造纸方法还是竹造纸。

这是一种相当环保且相对高效的优良造纸技术,本身是华夏后期造纸艺术的结晶。

属于是张世安跨越历史长河直接搬到大秦来的产物。

往后数两千年,这玩意有很多缺点,无论是本土还是洋鬼子的造纸法,都能脚踢竹造纸。

但在今天,在没有任何工业能力的大秦,张世安认为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把竹造纸过程中需要的蒸桶、蒸煮竹料的锅、抄纸槽告知徐夫子,同时张世安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功能以及大概的形状。

徐夫子思考片刻,便在地上用沙子画出一张沙画,将这些东西大体上的样子进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