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堆人找上门来。
按照张世安的脾气和做事手法,一般人他是不接见的。
因为事情实在太多。
你可以理解成他张世安得罪的人多,也可以理解成张世安在外面名气大,上门拜访的人也多。
总之张世安认为如果自己老老实实的接待,一个个地打招呼,恐怕会直接把自己累死。
所以他装死,由下面的人去接见。
一般人知道张世安身份高贵,自然也不会多想什么。
但是这一次不行。
因为上门求见的这帮人中,大多是各地的商贩,过来和张世安谋求合作。
也有一些王公贵族的友好拜访。
甚至于嬴政的使者在通知张世安准备白纸后,索性就弄来一辆马车来拉,现在就在摆放的队伍当中。
张世安实在没办法,只得开始接见。
王公贵族的来者各有心思。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是看到了张世安出产的白纸后存在的商业利益,所以想来合作。
嗯,现在是合作。
得亏现在的张世安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都相当超群,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知道张世安不是好惹的货色,所以对他万分客气。
如果张世安只是秦军中的一个大头兵,或者哪怕再高一等,是上谷郡中一个大商旅,也会被这些家伙吃得渣滓都不剩。
是因为张世安有实力所以他们才好好讲话。
如果没有这一切,只怕场景便不是如此了。
主要是合作,其次则是打听。
打听的东西也很明确。
科举答案。
张世安真的非常无语。
他实在是没想到出一次试卷会有这么多余波,更没想到因为今年的出题比较新颖,大家都做不对,所以许多人都好奇真正的答案长什么样。
他真的不想说,也懒得讲。
这东西说出口之后绝对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亦或者说唯一能让他们满意的方式就是,答案就是按照他们学派的学说来出。
除此之外,没人真正开心。
不能讲答案,但人家又已经堵在了家门口。
张世安便开始讲解起答案背后的逻辑。
他表示《实干》这张卷子中的考题其实很多时候都出自于真实的案例,是有迹可循的情况。
他们的落脚点应该是实际行动,应该假设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自己治理的地方出现这般情况,是不是可以有良好的处理结果和方法。
张世安还说,如果做不对,那就说明那个人他的处事方法有问题。
要审题,要理清楚案卷的逻辑关系,还要关注热点。
答案并不偏向于任何一个学说,实际上最后的答案还是由嬴政敲定,无论你的学说是怎么样的,最后都要落到实在的地方去。
比如让你谈治理,那你就老老实实地给我说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又应该怎么克服。
千万不要打岔,不要偏题。
问啥答啥才是核心,落到实处且有可实行才是关键。
只要满足这两点,分数都不会太低。
为了让这些王公贵族早点滚蛋,张世安也算是拿出真东西了,为他们十分仔细地讲解一番。
同时,还把嬴政搬了出来,表示我只知道答案背后的逻辑,但到底答案长什么模样我是真不清楚。
你们要是有这样胆量,有这个闲情雅致,就去问你们的嬴政哥哥吧。
只要你能让他不心烦,不继续在咸阳城外挖坑把你丢进去,问到的都算你有本事。
至此,这些王公贵族终于闭嘴,将科举的话题正式结束。
不管从中听到了些什么,张世安的态度总是好的。
而且人家真就不知道,总不能瞎编对吧。
众人的话题这才从科举转移到商议上。
毫无疑问,白纸是一门大生意。
这种划时代的产物此时正牢牢掌控在张世安的手上,没人能够将他夺走。
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就得在张世安面前露脸。
对于这些人才找自己商业合作,张世安是十分乐意的。
原因很简单,他没有这么大的胃口,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白纸生意未来可扩展的前景非常之大,仅仅是第一个照面就能掀起波澜,如果日后完全兴起,又会有多大的波澜?
正是因为白纸背后的利润空间太大,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所以张世安不可能将它全部吃下。
他不可能一个人把整个大秦的土地趟一遍,大量的地区都没有他张世安的人,那些地方他伸手也够不到。
其次这一次白纸的首发就已经相当说明问题,将关键的地方点出。
张世安只能在咸阳以及一些较大的郡城中进行白纸的发布,而下面较小较远的那些郡,以及更多的县城、乡镇他是碰不到的。
这些人和他就好像隔了一层看不见的透明磨砂,他知道对方,对方也知道他,可张世安就是没办法把纸张卖到那里去。
这里面的人情往来太过复杂,是他解决不了。
在现阶段的大秦想构成一张涉及全国的大网,先不说有没有这个能力,单单是那些王公贵族与嬴政就不可能让他这些做。
说句不好听的,各家都有各家的地盘。
就像现在张世安绝对不会让人到平安县里来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甚至于平安县周围的几个县城其实也有大量土地落到了张世安的手中。
一些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从本质上来讲,张世安不会希望人家过来乱他的阵脚。
来这些地方做大生意,也肯定需要拜张世安的码头。
其他地方也是这个道理。
各家都是比较保守的。
故此这些渠道一定要外包出去。
张世安只觉得卖给分包商,赚取利润,后面的路线维护已经防盗防抢以及如何销售,这些问题他都扔给其他人。
风险消失,麻烦消失,利润大增。
同时,他的合作商们也能从既定的路线中赚取到金钱。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赢的局面,大家都赚钱何乐而不为?
一个个区域被张世安划出,一个个方案被他提出。
张世安有两个讲究。
第一,他得赚大头。
第二,造纸厂会保证产能,但是暂时不会泄露造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