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高坐在龍椅上,眼前自己眾多兒子的表情一覽無餘。李承乾聽到被冊封太子時一臉的激動,李泰的表現則很失落,顯然是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而相反的李恪對於太子一事不怎麽上心,倒是對於自己被封漢王爵而高興不已,這讓李世民有點恍惚。
因為,李恪的表現出乎他的意料,這是否意味著他隻想做一個閑散的王爺呢?還是有意而為之,意在在自己麵前表現他對於皇位沒有多大的興趣,如果是這樣,那他一個年紀輕輕的十三歲的孩子,城府深的令人害怕。
但是,李世民更相信第一種可能,就是李恪無意皇位這讓他對這個兒子又高看了幾眼,也對自己心中做出的決定堅定了幾分。
散朝之後李恪留在最後,等一幫子老少大臣跟李承乾道賀完離去之後才走到李承乾麵前,向他說了極具象征性的恭維的話。
李承乾因為被封太子,對李恪甚是熱情,噓寒問暖,說以後有什麽為難的事情可以找他。李恪看著眼前誌得意滿的李承乾想到他的結局,不禁為他感到悲哀。
但不曾表現出來,隻是說了聲,以後有什麽事情少不來的打擾大哥之類的話後就離開了太極殿。
回到府中,徑自來到書房,封王的喜悅一掃而過。因為他知道曆史並未以他的到來而改變,李承乾依然被封為太子,李寬被追封為楚王(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逝)。
他為漢王,李泰為衛王,李佑為齊王,其他人也都一一分了王爵。隻是他未注意到的是,李世民在冊封太子時觀察著所有皇子的一舉一動,他的舉止表情深深印在了李世民的心裏。就因為他在朝堂上對於太子冊封一事表現出的淡薄和從容贏得了李世民的青睞。
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才會在他之後的一係列重大決策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從而挽救了李恪本人,也挽救了大唐被武後顛覆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