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神医赘婿

第一十三章 拍卖会

字体:16+-

不远处几位宾客走了过来,还朝着她打招呼:“林小姐,好久不见。”

一瞬间,林若希脸上露出了含蓄的微笑:“周副 ,好久不见了,您身体还好吧。”

张杨还是第一次和她这么近距离的挨着,大美人老婆的胳膊有点凉,很软,真是冰肌玉骨呀。这时候不占便宜那就太可惜了,张杨脸上保持着微笑,胳膊在她身上蹭来蹭去的,很爽。

寒暄了几句,几位贵宾走远了,大美人突然轻轻一脚踩了下来。

“嗯……”

张杨发出一声痛叫,嘴角 了一下,两个人挽在一起互相拉扯着,牵着晴兰往不远处的宾客们走去。张杨一手牵着晴兰,一手挽着林若希,在大群西装革履的人群中穿过,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他还满不在乎的走到人群里,拽过两把椅子坐下了。

张杨替妻女拉开椅子,前后左右,几十双眼睛同时瞄了过来,男人们不由自主盯着林大美女,眼睛都有点发直了。和那些浓妆艳抹的庸俗女人一比,林大美女这样的清纯气质大美人,太美了。

张杨这时候得意了,大咧咧的翘起了二郎腿,脚上的老燕京布鞋露了出来,周围响起一片鄙夷的笑声。一个个穿名牌西装的达官显贵,穿盛大礼服的浓妆美女,凑在一起小声说笑着,美女的窃笑声传了过来。

“咯咯,这个傻子是从哪来的?”

“乡下来的吧。”

“看起来是的,傻乎乎的。”

张杨懒得理会这些声音,反而把二郎腿翘的更高了,一旁林若希也拿他没什么办法,只好默默的把俏脸转开了。

这时拍卖会开始了,一个戴着白手套的拍卖师走到了台上,敲了敲手里的锤子。

“今天是赌王林海龙,林先生五十岁生日,可喜可贺。“

周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拍卖师又笑着说道:“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本拍卖行受林先生的委托进行慈善拍卖。拍卖所得款项的十分之一,将会用于救助山区失学儿童的……现在拍卖开始。”

张杨点了点头,十分之一可也不是个小数目了,看来他的这位赌王老丈人是真心做慈善的。

“本次拍卖的第一件藏品,明代才子唐伯虎的真迹仕女图,起拍价一百万元人民币,请出价。”

拍卖师话一说完,台下就举起了一大片牌子,连张杨也咧了咧嘴,第一件拍卖品就这么上档次,今天晚上真是名流云集呀。

“一百五十万!”

“两百万!”

“三百万!”

竞价的牌子举起的越来越多,第一件拍卖品,价格就很快突破了三百万,朝着五百万的价格去了,这些人还真是有钱呀。

“五百万一次,五百万两次,成交!”

第一件书画拍卖品,最后以五百万的价格成交了,第一轮拍卖结束,会场发出一阵窃窃私语声。

这时身旁的大美人老婆,说话了:“你要是看上什么东西了,说一声,我替你买下来。”

张杨把下巴一抬,哼了一声:“吃软饭,我没这个习惯。”

大美人气的咬着红润的嘴唇,白了他一眼,又一脚轻轻踩了过来。张杨一抬腿躲开了,换了个姿势又翘起二郎腿,大美人老婆气的把头转过去了,一旁的安老看在眼里,会意的呵呵笑了起来。

台上,拍卖师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今天拍卖的第二件藏品,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最早的中医学著作,传说是起源于神农氏…….经过专家考证,这部典籍出自东汉时期。“

拍卖师解说的很卖力气,台下的富豪,收藏家们却打起了哈欠,明显对这件拍卖品没什么兴趣。

旁边,传来小声说话的声音:“中医著作,什么玩意?”

“谁买这玩意啊,没人要啊。”

“就是,要是东汉时候的佛经还有点收藏价值,医书这玩意,没意思。”

拍卖师解说了半天也有点尴尬了,只好草草收场:“这件拍卖品的起拍价,一百万元人民币,请竞价。”

议论声中张杨眼睛一亮,他竟然从这本医书上感受到了一丝灵力波动,心里一喜。他巴不得这些有钱人不识货,赶忙举起了一百万的牌子,他是绝对不会看错的,这部典籍确实散发着一丝灵力波动。

“一百万,这位小伙子出价一百万,还有没有高的!”

“一百万一次,一百万两次!”

眼看就要成交了,张杨心里正狂喜的时候,好心情却被人破坏了。

不远处第一排有个老头,不紧不慢的举起了手里的牌子,张杨往前面扫了一眼,发现举牌子的,竟然是个穿和服的东瀛人。

拍卖师很惊喜,赶紧叫道:“是三井先生,三井先生出一百一十万。”

张杨很快举起了一百五十万的牌子,那个东瀛人再次举起了两百万的牌子,价格在不停的攀升,很快就超过了五百万。

会场里,响起惊讶的议论声,窃窃私语声:“这不是京都株式会社的三井会长嘛。”

“三井先生买这玩意干嘛,这东西又不值钱。”

“你管的着嘛,人家三井先生有钱,买着玩呗。”

价格很快出到了一千万,拍卖师都有点颤抖了,满脸赔笑:“一千万,三井先生出一千万,竞买这部中医学的珍贵典籍,看来,他对我们华夏的中医文化很感兴趣呀,那个……那个小伙子,你还出不出价了?”

张杨脸色有点冷了,一旁的林若希皱眉说道:“这个三井出价这么高,买咱们的中医典籍干嘛?”

张杨脸色很难看,冷冷的说道:“岂止中医典籍,咱华夏的各种古书,典籍被他们弄走,藏起来的可真不少。”

林若希竟然赞同的点头,小声骂道:“东瀛人这么喜欢研究咱们的国学典籍,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张杨冷笑了起来,东瀛人还能安什么好心,难道还真是仰慕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呀,这些好东西在华夏渐渐失传了,反倒在鬼子那边保存了不少。要这样下去还得了吗,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这么点好东西,都被鬼子弄走了。张杨想也不想,再次举起了两千万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