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蕾接着开口说道,“太后圣明,秦放目无法纪,是该罚,只是那付君满口胡言,也实在该死。老臣以为既然大家对于公主掌政都没什么意见,那就这么定了,明日一早我们就恭请新君登基!”
到这里呀,文武百官有很多人也都明白了,人家这都是商量好的就来给他们演一出戏。
萧美凤自然得顺着董蕾的意思来,她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极是,那今晚就让玉凤准备一下,明日一早你们就拜见新君吧。”
消息很快传到了林阳的耳朵里。
林阳听了以后也略微诧异了一下,没想到萧美凤的动作这么快,可转念一下,快有快的好处,梁稳的尸首在这么热的天,恐怕都得臭了吧。
再不赶紧办,想给梁稳出殡,恐怕都得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了。
这天晚上林阳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紫烟到了。
对于紫烟林阳当然有偏爱。
林阳直接洗干净,在卧室里等着紫烟。
紫烟当然也不傻,一听,皇上在卧室招见,她心领神会,洗了个香香之后,外面罩着宽大的浴衣就进来了。
一见到林阳,紫烟就迫不及待的扑了上来。
四片炙热的唇紧紧的贴在了一起。
当然了,只是亲吻怎么能熄灭林阳那滔天的怒火。
男人不需要导航,两只手也可以游山玩水,很快紫烟就撑不住了,主动除去衣衫。
吱呀。
吱呀。
……
红影等人在屋外听着里面的动静,三人神情不一。
红影又想起了自己和林阳的那亲密接触,脸变得通红,蓝影和黄影两人则下意识地往外走了几步,希望能躲开这百爪挠心般的动静。
……
半个时辰后,屋里的动静逐渐消散,林阳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紫烟则把头埋在他的怀里,一脸的幸福。
“皇上,你又欺负紫烟。”
阴阳抬手轻轻捏了她的鼻子,“这可是你说的,那以后我可不理你了,对了,萧太后说要让玉凤公主嫁给我呢,以后我可就有新欢了!”
紫烟的眼中明显闪过一丝失落,但只是一瞬间,接着她又换了一副笑脸。
“臣妾要恭喜皇上了。”
林阳轻轻拍了拍紫烟的肩膀,然后笑着说道,“你呀,一听这话就是违心的!”
说着话,林阳再次凑上来,额头抵住紫烟的额头,轻声说道,“不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了你,你是朕最心爱的女人。”
一言未落,林阳再次翻身,把紫烟压到了身下。
……
又是半个时辰之后,林阳终于瘫软在**,而那边的紫烟则是心满意足,被皇上宠幸的这份骄傲与满足,此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
第二天一早,整个夷城里显得非常的热闹,住在各处客栈驿馆的文武百官换上自己崭新的朝服,再次奔向曾经属于梁世明的府邸。
此时萧美凤已经亲手把梁玉凤给装扮了起来。
做新的龙袍自然来不及,好在梁玉凤跟梁稳身高差不太多,就先用梁稳的龙袍凑合一下。
龙袍上身。皇冠一戴,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梁玉凤有点儿难以相信,就像做梦,一般。自己就要成为大梁国的皇上吗?
萧美凤拉着自己女儿的手,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玉凤,啊,娘教你的你可都记住了,等他们三呼万岁之后,你就伸手让他们平身,其余的就等着董雷国师安排就好了。”
梁玉凤点了点头,“母后,我这心里呀还是发慌,要不你陪我去好了。”
萧太后面的微笑,“放心吧,我会在旁边看着你。”
母女二人,一前一后,萧美凤在前面引路,梁玉凤跟在身后,缓缓来到议事大殿的偏殿。
从这里有一道门,走过去,就能直接登上主位,而此时董雷和秦威已经带着文武百官在等待了。
秦放直接守在偏殿门口,负责梁玉凤的安保。
经历了昨天的付君之死,众人也都明白,反对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恭迎梁玉凤登基。
秦放看了看萧太后,萧太后点点头。
秦放再次上前,把偏殿通往正殿的门打开,跨进正殿,朗声说道,“皇上驾到。”
本来还在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瞬间安静下来。
梁玉凤平复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缓缓迈步从偏殿走进了正殿。
看到梁玉凤已出现,董蕾立刻带人撩衣跪倒,大声喊道,“恭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众人的喊声,梁玉凤还是有点儿激动,她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慌乱,缓缓走到座位前,转过身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然后又回头看了看站在偏店门口,自己的母亲萧玉凤。
萧玉凤两手往下压,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示意梁玉凤赶紧坐下来。
梁玉凤缓缓坐下,伸开双臂大声说道,“众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董蕾带头高喊,接着缓缓站起身来。
董雷抬起头,与梁玉凤交换过眼神,他转过身看了看在场的文武官员朗声说道,“今日新皇登基,改国号为大元。”
这句话说完,文武百官再次躬身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也见了,国号也有了,接下来的事儿,那就简单了。
董蕾冲着梁玉凤一躬身,“启奏皇上,请问我等何时可以起驾返回莱城。”
这些都是萧美凤早就叮嘱过的,梁玉凤胸有成竹,“众爱卿,各位若有急事可先期返回,朕与大昌国皇上林阳还有些事情,未曾交割清楚,还要耽搁几日。”
像背书一样,把自己母亲早就教好的话背了出来,在场的众人又是一阵三呼万岁。
梁玉凤的话意思很简单,你们要有事儿你们就走,没事儿的就陪我在这呆两天,可话说回来,他身为皇上不走,这会谁敢提前走呢?
董雷接着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往上一递,“启禀皇上,这是微臣写的关于梁世明的罪行檄文,请您再次过目。”
秦放上前从董蕾的手中接过,然后放到了梁玉凤的面前。
其实,这一份檄文,早就发往各地了,根本不需要梁玉凤再审,现在拿过来交给梁玉凤,无非就是走个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