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翰林在红袍凄风动手之前,用眼角余光瞥了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个身穿常服、相貌普通的中年男子一眼,然后神情讪讪、不情不愿地轻轻放下已经抬起的右手。
中年男子刚过而立之年,身高九尺,他的相貌虽然很是普通寻常,但身上却有着一种无法形容的特殊气质,那是一种即便身处在人群里也会散发出一种鹤立鸡群的特殊气质。
男子有着一双很是罕见的丹凤眼,双眸之中流转着一抹奇异的色彩,他便是当今齐王最为倚重的义子赵长风,白马银枪,人称长胜将军。
赵长风不但在疆场上纵横无敌,在修炼一途上也是顺风顺水,他八岁开始修炼,三个月后就已经踏入炼气境,十岁入筑基境,十四岁入洗髓境,二十六岁入悟道境,如今已是悟道境四层的修为。
在整个齐国中,赵长风的修为都排得上号,甚至有人说,他的真实战力不输齐国十大高手。
对于这么一位修为高绝、性子冷淡的义兄,齐翰林打又打不过,说了又没用,所以,他在看到赵长风眼底的那抹寒意时,下意识地停下了自己的动作。
赵长风看着齐翰林那张俊朗无比的侧脸,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他名义上是当今齐王的义子,实际上只是一个身份地位稍微显赫一些的打手,至于他为什么会来到北海城这个小地方,完全是因为齐王的授意。
这些年里,他随着大军南征北讨,虽然立下了无数战功,但直到现在,都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闲职将军。
对此,赵长风虽然颇有怨言,但并没有生出其他的心思,齐王虽然性情阴鸷执拗,对他这个义子却是悉心栽培教诲培养,长期相处,他对那位高高在上的齐王,生出了一种如师如父的尊敬爱戴,即便明知道对方是别有目的,但他也甘之如饴。
“藏宝阁的身后赫然有着中州秦家这样的超级家族撑腰,实在是不宜贸然出手。”赵长风沉默片刻后,嗓音温醇地说道:“如果秦家察觉到殿下的意图,一定会对齐国不利的,到了那时,没有人能够左右秦家的想法和做法,在知晓秦家的真正意图前,我认为不应该去挑衅他们。”
听着这句话,齐翰林的嘴角轻轻勾起,他的眼底闪过一抹谁也没有看到的寒芒,说道:“世间最强大的是什么?不是父王,也不是其他六国的王,而是数不清的修炼者。
这些修炼者,都是从普通人变成的,只要我们将东域统一,将无数普通百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到时候,整个世间的修炼者都会由我们来选拔扶持,到了那时,这天下是谁人之天下?”
赵长风低声说道:“如果殿下想要靠这些手段,让东域乱起来,那么您有把握在事后躲避过秦家的追责吗?不管您的谋划是什么,我都觉得这样的手段不合适,因为齐国的实力太弱了,和中州秦家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我就是想看看秦家的态度。”
齐翰林转过身,看着赵长风的那双丹凤眼,声音微寒地说道:“藏宝阁在东域盘踞了这么多年,我就不信秦家没有别的想法,只要秦家有想法,那么他们必然会借着这个机会出兵东域,到了那时,东域必乱!
只要秦家动起来,七国之间必然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到了那个时候,秦家一定会想办法逐个击破、顺势统一东域,咱们的存在与目的,就是将东域的人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残暴不仁的秦家。
只需要花费个几年的时间,东域就将全面陷入战火,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有人竖起正义的旗帜,必然会民心所向,一个崭新的国度必然会出现在东域的大地上。”
赵长风微微蹙眉,摇头说道:“你这样的规划,很不合理,你的这种自信,很没有道理。”
齐翰林勾起嘴角笑了笑,说道:“身为齐人,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扩大齐国的地盘,让整个东域都成为齐国的领土,让东域所有人都臣服在齐氏一族的脚下。”
赵长风即便是听到了如此多的解释和规划,依然无法理解齐翰林的自信来自于哪里,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就有了这么一个‘伟大’而稚嫩的计划。
齐翰林自然是察觉到了赵长风的不信任、不认可,他轻轻一笑,说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修炼者都来到了北海城?你当真以为这些人只是来寻找机缘宝藏的吗?
一个存在于传说中的上古洞府,能让这么多的悟道境高手出现?除非这件事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推手。至于这些推手是谁,你仔细想想不就知道了吗?”
赵长风终于明白了齐翰林的意思,也终于听懂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不算炙热的初秋季节里,赵长风的鬓角,立时多了无数颗豆大一般的汗珠,想要让这么多的高手来到北海城,并不是一个稍有实权的王子殿下就可以做到的,就连齐王,都不一定有这样的魄力及影响力。
除了齐王以外,还有着其他大人物的推动与默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没人能够看清东域的未来,也没人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东域七国,早在数百年前就签订了和平共处的盟约,这是历代七王的底线,也是东域的铁律!”
赵长风仿佛有些压制不住内心深处的恐惧,声音嘶哑地说道:“如果七国诸王真要像你说的那样,亲手撕毁盟约,那么整个东域都将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中,他们就不怕自己的权势地位受到影响吗?”
“再说了,如果他们真的要撕毁盟约,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动手了,为什么非要等到现在?”
齐翰林微抬眼眸,看着天际的黯淡日影,嘴角勾起一个很是诡异的弧度,缓声说道:“你要知道,东域一共有七个国家,也就是东域有七个王。
只有等到东域中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国家同意这个计划,方能执行这个计划,至于为什么是现在,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东域能够不被中州吞没,正是因为有那些苦心经营、愿意为了崇高理想而放弃自己性命的前辈,不然的话,就算是有十个东域,都不过是中州的附属品。”
“所以,就算中州对东域没有任何的 想法,我们也要让东域警惕起来,这是我的使命,也是东域子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