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

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可得去帮帮场子

字体:16+-

王重信回头,看了一眼那几个衙役。

只见这说话的工夫,他们已经把马车,彻底检查一遍。

倒是没有发现什么,所谓的暗格。

衙役出来之后,打量了一眼马车后,拴着的三匹骏马。

倒是也松了口气。

心中想到:“这三匹骏马,就是三个人,再加上坐在马车中的人,总人数定然超过了三个。”

“也跟太守所言,那钦犯一行三人,并不符合。”

“看来他还真不是钦犯。”

王重信拉着马车缰绳,对衙役问道:

“这下可以放我出城了吧?”

几个衙役点头。

王重信懒得跟他们多说在,转头就要走。

不过经过刘金刚身边时,倒是对着他笑了一下。

“刘公子,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之后,就架着马车走远。

刘金刚被王重信这句话,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几日后,我就要再去永欣寺参加文会,到时候咱们自然能见到。”

“他这话可有点儿莫名其妙,好像有什么深意一样。”

刘金刚想了一阵,也不知道王重信的意思,干脆也不想了。

“几日之后,我见到他之后,亲自问一句不就得了?”

想到这里,他转头就往城中走去。

等他回到太守府,迫不及待就去找他老爹。

想要把刚得到的那首诗,让他老爹也品鉴一番。

“哈哈,老爹若是看到这首诗,定然也会感慨。”

“到时候我开口,说要去军中效力,估计他就会同意了!”

但他刚走到书房门口,就看见刘太守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

刘金刚见状,走了过去,认真问道:

“父亲大人,您有什么忧心事吗?”

刘太守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儿子,轻轻点头。

他这儿子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但总归还没有堕落到纨绔子弟的程度。

平时说话做事,也很有分寸。

所以刘太守此时,倒也不介意把自己所思所想,告诉他这个儿子,让他帮忙参谋一下。

刘太守说道:“前日运河总管,派人告诉我,说有一伙朝廷钦犯,流窜到我钱塘城中。”

“我若是置之不理,日后发现那伙钦犯,真的是从钱塘城逃到海外,那我就犯下大罪。”

“但这两天的追查中,城中百姓的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

“今日钱塘的米价菜价,都涨了不少,长此以往,也不是好事啊。”

刘太守说到这里,一阵摇头。

刘金刚听完,凑了过去。

“父亲大人,不知道那伙钦犯,是什么来头?”

太守沉默一下,觉得这事情也不算什么机密,也就把来龙去脉,仔细地跟他说了一遍。

刘金刚一阵摇头。

“那个徐总管,肯定是搞错了。”

“咱们陛下是什么人物,怎么会出现如此纰漏?若真有侯君集的家眷,能逃出京城。”

“肯定是陛下故意松手,放他们一马罢了。”

刘太守闻言,先是点头,然后又一阵摇头。

“不管陛下本意,到底如何,咱们总不能靠猜测来办事。”

“一日没看见朝廷的旨意,说要饶了侯君集的家眷,咱们就一日不能放松。”

“既然徐总管把消息传来,咱们就总得认真追查。”

父子二人谈话间。

太守府下人报告。

“太守大人,城外永欣寺的和尚,派人送来一封书信。”

“说他们五日之后,要举办一个文会,请您行个方便。”

刘太守听完,眉头一皱。

“这个关键时候,辨才和尚也来添乱!”

“这时候搞什么文会?”

刘金刚倒是开口。

“父亲大人,那永欣寺中,来了一位少年……来了一位儿童英才。”

“他不仅书法绝佳,而且还写得一首好诗。”

“辨才和尚为他召开文会,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如此盛会,若能成功举办,也必然能够兴盛本地文风。”

刘太守一阵摇头。

“什么儿童英才,你不会被老和尚给忽悠了吧?”

“你别看辨才和尚也是个高僧,他为了给自家那永欣寺扬名,可是用尽手段。”

“咱们大唐,出了一个李彦大人,就已经是千年难得的异数。”

“哪里还能再出一个神童!”

刘金刚一阵摇头。

“父亲大人,这都是我亲眼所见,哪里会有假!”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摸出李彦送他那首诗。

将它平摊在桌面上。

“这是我见到那神童时,他当场写下,送给我的诗篇。”

“父亲只要看了一眼,就会知道,儿子刚才所言,不是假话。”

“李公子确实值得一场文会。”

刘太守倒是将信将疑。

他这儿子,平时也不怎么说谎。

他低头一看,顿时沉默。

过了好一阵,才用颤抖的双手,拿起那副字。

“好儿子,这诗你是从何得来?”

听到父亲的问话,刘金刚心里偷笑。

“看来这首诗,还真让父亲震惊了。”

“连我刚才说的话,都给忘了,还要再问一遍!”

刘金刚柔声细语,把方才的话,再次重复。

刘太守长出一口气,坐回椅子中,不断点头。

“你说得对,如此神童,确实值得一场文会。”

“哎,真是没有想到,我大唐在李彦之外,还能有其他神童……”

刘太守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什么,但很快又一阵摇头。

小声嘀咕道:“不可能是李彦。”

刘金刚闻言,也知道自己老爹,在想什么。

他笑着说道:“父亲大人,那李彦大人的书法,咱们也不是没有见过。”

“当日他在京中,给陛下献上的那首【胡无人】,虽然真迹被陛下收藏。”

“但陛下也命人找来书法名家,临摹了几十本,送到各地。”

“您前几日,不也见过那些抄本?”

“李彦大人的书法,和王右军的风格截然不同。”

“而李公子这字迹,却几乎能跟王右军真迹,来个以假乱真了。”

“这李公子,绝不可能是李彦。”

刘太守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听到儿子的话,倒也不再犹豫。

他沉默片刻,抬手下令。

“这五日里,让衙役们用心搜查一番。”

“等到五日之后,就彻底放开城门处的搜查吧。”

“这场文会,本太守也得帮帮场子。”

“说不定日后,也能青史留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