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

第65章 李彦:郑家啊,早该完了

字体:16+-

众多百姓和大户,本来还在茫然之中。

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

随后就是一阵马的嘶鸣。

他们赶紧转过身去。

就看见了一匹小红马。

马背上,还坐着一个八岁小儿。

只是这小儿身上,穿着一身官服。

不怒自威。

有懂行的人,赶忙行礼。

“见过县尊大人。”

这话一出口,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原来马背上这位,就是新任的灵宝县官,李彦。

李大状元。

大多数百姓,都下意识地行礼。

冲着李彦拱手。

李彦立刻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

侧过身体,连连挥手。

“诸位父老乡亲,你们都是长辈,对我行此大礼,让小子如何承受得住?”

李彦一边说着,一边跳下马来。

冲着百姓回礼。

他早已领悟不少武功,又一直打熬身体。

所以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不仅是所有百姓,都听的十分清楚。

就是郑家大门里面,那郑老爷,也听到了李彦的声音。

郑老爷冷笑一声:

“这小子,在百姓面前,居然做出这么低的姿态。”

“肯定要被那群刁民,给蹬鼻子上脸。”

“他身手就算不错,面对如此多的百姓,也定然要吃个大亏!”

郑老爷想到这里,不由得面带笑容。

但下一刻,门外传来的声音,就让他的笑容,僵在脸上。

“县尊老爷,您这话太客气了。”

“是啊,您可是朝廷命官,怎么对我等如此多礼。”

不少百姓,都开口劝阻。

李彦轻轻摇头。

又张开小嘴,朗声说道:

“诸位乡亲,今日之事,全出自小子。”

“是我遭遇盗匪之后,竟然小题大做,令人封闭全城,来搜捕盗贼。”

“最后才闹出这样的乱子来。”

“一切责任的,都在我的身上。”

“诸位乡亲,还是速速退去吧,不要再围在,郑老爷家门口了。”

“他可是五姓七望之中,荥阳郑氏的旁枝。”

“我虽然来灵宝不久,也知道郑老爷家世贵重,人品高洁。”

“你们继续围下去,真的不是个事情。”

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就截然不同。

好比李彦现在这话。

若是个中年县官说出来。

不少百姓,一定心中生起警惕。

很快就要反应过来,这话是在阴阳怪气,火上浇油。

但是由李彦,这个八岁小儿,一脸诚恳的说出来。

却让听到的百姓,都下意识地认为,此话必然出自真心。

不少百姓,连连摇头。

“县尊大人,您老……您小有所不知。”

“这位郑老爷,可不是什么好人。”

“他平日,就欺男霸女,欺行霸市,今日欺负到全县百姓头上,也并不稀奇。”

“你没有必要为了这等人,往自己身上背黑锅。”

更有许多百姓,站了出来,现身说法。

说起自己平日,被郑家下人欺负的经历。

大家越说越来越来劲。

短短时间内,竟成了诉苦大会。

郑家之内。

郑老爷听着百姓的话,只是冷笑。

“哼,这群泥腿子,本老爷欺负你们,那是看得起你们。”

“你们现在诉苦,也不过是无能狂怒罢了。”

郑老爷一甩头,不再关心这些。

反而是对下人们,厉声说道:

“我让你们去捉那管家,怎么过了这么久,还没把人捉到?”

“莫非是你们,收了管家的好处,不听本老爷的话了!”

下人们后背一凉,生怕被郑老爷迁怒。

只好从大门和院墙上,撤下不少人来。

加入到,捉拿管家的行动中去。

郑老爷微笑点头:“这就对了嘛!”

与此同时。

郑家之外。

随着百姓们一桩桩,一件件,说出郑老爷,和郑家下人做出的事情后。

百姓的心情,越发气愤。

就是刚才出头的几个壮汉,也壮怀激烈。

“我平日就听说过,那郑家人不做好事。”

“只是没有欺负到我的头上,也没有亲眼见过几次,所以还当是传言,没有放在心上。”

“今日听到乡亲们的话,才知道这郑家,果然是坏事做尽!”

一个壮汉,猛地一跺脚。

其他壮汉,也纷纷点头。

郑老爷自己,固然是天不怕地不怕,把所有百姓,都当做蝼蚁一般。

但他的家丁和下人,却清醒得多。

知道欺软怕硬的道理。

这几个壮汉,身手不凡,一看就不好对付。

郑家的家丁,当然不会到他们头上找麻烦。

所以这些个壮汉,也一直跟郑家,相安无事。

若是没有今日的机会,恐怕他们到死哪一天,也不知道郑老爷的真面目。

就是有人在他们面前,说郑老爷的坏话。

他们也只会微微一笑,并不相信。

但今日这场景,这么多百姓现身说法,已经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一个壮汉,重新回到郑家大门前。

抽出腰间的宝剑,就要向门上砍去。

李彦见状,眉头一挑,立刻开口:

“这位壮士,万万不可!”

“这一剑要是砍出,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那壮汉回过头来,微微一笑。

“县尊大人,您这话可就说错了。”

“我当年习武时,师傅就曾告诉过我,习武之人,应当行侠仗义。”

“既然这郑家作恶多端,我来行侠仗义。”

“就算触犯国法,也绝不后悔。”

李彦听完,低头沉默一阵,又抬起头来。

“这位壮士,我突然想起一首诗,特意赠送给你。”

李彦说完之后,转身走了几步,开口吟诵到: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那壮汉听到这话,先是一愣。

随后哈哈大笑。

“好诗!”

“我刚听说,咱们大唐出了为八岁的秀才科状元时,还以为您是走后门,做的状元。”

“今日一见,看见你这七步成诗的本事,才知道这状元,真是实至名归!”

李彦一愣,本想解释一下,这诗并非自己所做。

但他壮汉,已经回过身去。

猛地抽出手中宝剑,冲着郑家的大门,狠狠地刺去。

其他几个壮汉,也被这首诗,给激发起来。

一起冲到门前,抽出各自兵器,猛地劈砍起来。

李彦见状,长叹一声。

“几位壮士既然如此,本县岂能坐视不理?”

他转过身去,看了一眼周围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商人和大户。

深吸一口气,然后朗声说道:

“今日之事,不管结果如何,事后朝廷追究起来,都由本官一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