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天晚上,长安无数官员,心中都有着这样的疑惑。
最开始,只是宫中的千牛卫出动,把范阳卢氏的大宅,给围了起来。
大唐的高官,不少人其实都猜到。
李世民早晚要对五姓七望,和其他世家大族动手。
而且这段时间,朝廷还一直追查,李彦被刺杀的事情。
所以,不管这事情背后,真的是范阳卢氏在操作。
还是李世民借题发挥。
总之,皇帝出手,派兵包围卢氏大宅,并不太让人意外。
但是,随后的事情,却让他们一头雾水。
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先是城中各处,出了乱子。
而京城的衙役,却好似无头苍蝇,四处乱跑。
等这些衙役安生下来之后,大臣们都派家人出府,想要打探消息。
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城中要宵禁。
“莫非真的像传言所说,是突厥人又打过来了?”
许多老臣,心中一紧。
大唐开国才十几年。
不少大臣,都经历过隋朝末年的战乱。
和大唐开国之初,面对突厥南下,只得主动请和的历史。
心中下意识地,就信了侯君集为了搅浑水,而放出的传言。
但大多数武将,却对此不屑一顾。
“哼,陛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
“虽然暂时,朝廷还缺少钱粮,无力北上讨伐突厥。”
“但是,这突厥也不可能攻破边关,再次南下。”
“就算他们真有这个想法,朝廷也一定能提前得到消息。”
“京城之中,也定然是外松内紧,绝不会乱起来的!”
这些武将,对皇帝极有信心。
但尽管如此,他们也不知道内情。
一直等到第二天一大早。
宵禁才算结束。
许多大臣,这才借着上朝的借口,走出坊市,向着皇宫汇集。
等到了皇宫门口,他们看见了一大片血迹。
尽管有不少小太监,正在清洗。
但还是未能完全洗净。
不少人眼前一黑。
“怎么说,难道咱们大唐,又闹出一场玄武门之变?”
幸好,他们这担心,很快就被消除。
李世民也知道,现在这情况,跟自己当年收拾兄弟的时候,有些类似。
所以干脆站在朱雀门上,对着朝臣挥手。
大臣们看见李世民还好好的,这才都松了一口气。
“呼,咱们大唐可不能再乱了。”
这时,
他们才看见。
有一辆马车,从宫中离开。
车前车后,还跟着数十个千牛卫。
“这是谁的车架?”
千牛卫可是皇帝亲卫。
就算是宰相出行,朝廷也就是派几个千牛卫去保护。
像现在这种,几十个千牛卫随行的情况。
恐怕也就是太子,或者皇后了。
不少大臣想到这里,立刻开始窃窃私语。
“莫非是太子出了什么事情?”
但却有懂行的,只是看了一眼那马车,就微微摇头。
“那马车,应该是苏府的,也就是来接李彦的吧。”
李彦和苏婉枝的关系,不少大车都心知肚明。
而听到这话,那些大臣们更是摸不着头脑。
“这陛下往日,确实很看重,李彦这小子。”
“甚至好几次,都当众说出,李彦是国之栋梁,要大大的重用。”
“但今日这阵仗,也有点太夸张了吧?”
他们讨论了好一阵,也不知道内情。
幸好,没多久,就到了上朝的时候。
他们走进大殿,就看见尉迟恭和秦叔宝,二人一左一右,守在李世民身旁。
看见这场面,许多大臣都有些恍惚。
上一次看到这场景,还是李世民送兄弟上路之后,跟李渊“父慈子孝”的时候呢。
“这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些大臣,心中越发没底。
这时,李世民轻轻挥手,一个小太监走出来,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彦护驾有功,特加封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
没等太监说完,大臣们轰地一声,乱了起来。
既然李彦是护驾有功,那就说明,是有人刺王杀驾。
如此一来,昨天的那些乱象,还有宫门口的血迹,也就都能说清楚了。
刚才陛下用那么大的阵仗,护送李彦出宫,也是极正常的。
功高莫过救驾。
只是,谁人又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对皇帝动手?
殿中的大臣们,纷纷讨论起来。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不对。
往日最得皇帝信任,也总是站在诸位大臣最前面的侯君集,今日竟然没有出现。
“侯君集去哪儿了?”
有的大臣眉头一皱。
“莫非是他也保护皇帝,受了重伤?”
但是,等他们听完那小太监,宣读完了,对李彦赏赐的诏书之后。
居然没有继续宣读,赏赐侯君集的诏书。
大臣们立刻反应过来。
“看来,陛下被刺杀的事情,跟侯君集,绝对脱不了干系!”
这时,李世民也不卖关子。
直接开口道:“昨日侯君集突然起兵造反,带着上百死士,冲击皇宫。”
“幸好李彦及时赶到,朕才安然无恙。”
“所以,朕这次对李彦大加封赏,诸位爱卿也莫要提出反对意见!”
大臣们这时候,哪里有心思关心这个。
一个个都提心吊胆。
平日,这侯君集在朝中势力不小,又有李世民的宠信。
所以不少大臣,都跟他交好。
现在,这老小子不知道发什么疯,竟然去刺杀皇帝。
这刺杀皇帝,能让全家三族都瞬间快乐,获得去西天旅行的单程机票。
他们这些与他亲近的大臣,也难免吃不了兜着走。
这些大臣,现在都想着,如何能跟侯君集撇清关系呢。
谁还会去给李彦添堵?
因此,他们一个个都说起李彦的好话。
“微臣早就看出,李彦年纪虽小,但忠勇可嘉。”
“陛下封他为开国县男,实在是合情合理。”一个大臣拱手。
其他大臣附和道:
“是啊,合情合理!”
但是,魏征却站了出来。
“陛下,李彦年纪尚小,给他封这么一个爵位,并非好事啊。”
“依臣之见,不如给他封个高阶散官,再多赏赐一些金银就行了。”
李世民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当年,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
等到李建成完蛋,才被李世民从狱中放出来。
所以,他一向跟侯君集这帮人,不对付。
因此,现在朝中大臣,也就是他敢站出来,质疑对李彦的赏赐。
李世民摇头:“魏爱卿,你不必说了,朕心意已定。”
魏征见状,只好叹了口气,退回大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