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

第96章 捐躯赴国难

字体:16+-

看见苏婉枝走远。

李彦才伸了一个懒腰。

“嘿嘿,娘子越来越不经逗了。”

“跟她开个小玩笑,就生了这么大的气。”

周围的千牛卫听到这话,都强忍笑意。

李彦不过八岁,说出这话,倒真有些人小鬼大的意思。

李彦挥手,招来一个千牛卫,对他们问道:

“昨日我睡过去之后,宫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陛下那边,有没有受伤?”

千牛卫立刻严肃道:“回李大人的话。”

“昨日您及时赶到,斩杀了侯君集这个逆贼。”

“他的死士一哄而散,陛下也安然无恙。”

“只是,陛下担心宫中,还有侯君集的同伙。”

“而且那些死士溃逃之后,肯定有些人,藏在宫中。”

“陛下担心宫中不太安全,所以才派我们,把您送回来。”

“您可千万别以为,陛下不看重您啊。”

这些千牛卫出发前,李世民就特意做了叮嘱。让他们一看见李彦睁眼,就立刻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说出。

免得李彦心中,生出芥蒂。

李彦微微一笑。

“陛下没事就好。”

“对了,我这次立下大功,陛下那边有没有什么赏赐?”

说到这里时,李彦的眼中,满是金光。

“陛下这次,总得赏赐我几千两黄金了吧?”

千牛卫笑着说道:“李大人,陛下这次的赏赐,可比黄金贵重多了。”

“他老人家给您封了个开国县男,还有三百户食邑!”

虽然历代评书里,特别喜欢说食邑千户,食邑万户。

好像这百姓,跟不要钱一样,随便就能封赏给有功之臣。

但实际上,这食邑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在汉朝时,普通关内侯,也就一百户左右。

立下大功,做了县侯,才是两三百户的样子。

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大汉朝的官方身份,也就是个汉寿亭侯。

论起食邑来,恐怕还不如李彦多。

而现在的朝廷,食邑最多的,也就是长孙无忌。

他多年来立下大功,再加上是李世民的小舅子,也才一千三百户。

李彦现在,就约等于四分之一个长孙无忌。

可见李世民对他的看重。

但李彦却无所谓,反而有点儿失望。

“啊,没有钱啊?”

“三百户食邑,有什么意思,我又不打算去当地主。”

千牛卫听到这话,根本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

好家伙,食邑这么重要的东西,在这位小爷眼里,居然不如一些金银?

千牛卫强行忍住,这才没有直接吐槽。

只能翻了个白眼:“我们这求都求不来的东西,李彦却压根不想要。”

“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李彦却不知道,这千牛卫的心思。

其实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

李彦走出马车,这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没有看见王重信。

“昨日,跟着我一起进宫的剑客呢?”李彦又看向那千牛卫:“他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千牛卫赶忙摆手:“他也没出事。”

“只是,昨日他也见过不少死士的面孔。”

“这会儿,正留在宫里,帮着其他的兄弟们,去追查那些死士呢,所以才没有跟您一起回来。”

李彦这才放下心来。

迈步走进府中。

千牛卫们看见这一幕,知道李彦是真的彻底恢复过来。

这才赶忙派出一人,回宫复命。

不多时,宫中就派来了一个太监。

把开国县男的全套印信,都送了过来。

李彦只是把玩了一阵,就扔到一边。

根本没有当做一回事。

而苏婉枝对此,倒是颇为在意。

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好。

李彦见状微微一笑。

这时,郑玫走了过来,一脸好奇。

“李彦,那些千牛卫都说,你昨日进宫之后,大展神威,还把侯君集都给杀了。”

“您赶快给我说说,你都是怎么做的?”

李彦哈哈一笑。

“我李彦是谁?”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定乾坤。”

“区区一个侯君集,哪里是我的对手。”

听见李彦的自吹自擂,郑玫强忍住,自己翻白眼的欲望。

心里吐槽:“这臭小子,怎么这么不着调,本小姐不会看错了他吧?”

这时,李彦开了这句玩笑之后,也有些意兴阑珊。

他与新的宫门侍卫,只见了一面。

再次见面时,他们就已经成了一地尸骸。

只有一人,勉强留了几句遗言。

其他数人,连句话都没留下来。

就成了侯君集冒险造反的牺牲品。

李彦沉默一阵,突然走到书桌旁,提笔就要写。

郑玫见状,小跑过去,为他研墨。

李彦提起笔来,颇有些拔剑四顾心茫然。

郑玫小声问道:“李彦,莫非又有新作?”

李彦小脸上,露出苦笑。

他现在脑子里,真没有合适的唐诗。

就算想抄,也没有素材。

李彦一摇小脑袋。

“我只是想抄一首诗罢了。”

这次他口中的“抄”,还真是抄。

说完之后,李彦笔走龙蛇,抄了一遍曹植的‘白马篇’。

刚看到开头时,郑玫倒还有些失望。

不知道李彦,突然抄写这四百年前的诗篇,有什么用意。

但等到,她看到最后两句,才突然明白过来。

低声吟诵道:

“捐躯赴国难,时似乎如归。”

“李彦,你昨日入宫时,是不是看到了什么?”

李彦摇头一叹,没有说话。

这些事情,就算跟郑玫说了,她恐怕也不懂。

这时,苏婉枝走了进来。

她虽然有些生李彦的气,恼他开玩笑不分场合。

但等气头过了,就又走了回来。

她看见李彦抄写的诗篇,只是看了一眼,就挪不开眼睛。

郑玫笑道:“苏姐姐,你们家也是书香门第,难道没读过这首诗?”

苏婉枝摇头。

“这诗我当然读过,只是这手书法……”

她迟疑一阵。

迟迟没有说出下文。

李彦的书法,最早是观摩苏婉枝写字,领悟出来。

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就是靠着当日的领悟,来写字。

倒也引起过不少赞叹。

但是今日,苏婉枝一看李彦的笔迹。

虽然还有,他们苏氏书法的影子。

但其笔锋劲力,又上了一个档次。

隐约间,已经有了一代宗师的气度。

苏婉枝回头,认真看了李彦一眼。

“这臭小子,难道还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