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复读四年,我上交0.1纳米光刻机

第24章 分布任务,着手研发

字体:16+-

所有工程师的眼里,都充满了期待。

看着李星,他们仿佛看见了龙国光刻机产业的未来。

看到了被制裁的苦不堪言的,龙国高科技企业的呐喊。

这就是他们的希望。

在一片火热的眼神中,李星缓步上前,对着众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诸位!”

“无论是从经验还是知识来说,你们都是我的前辈!”

“小子三生有幸,能与你们共同参与源计划项目,铸就独属于龙国的辉煌!”

“不过……”

说到这,李星话锋一转。

“我希望,在未来的这段时间中,诸位能全身心投入光刻机的研发中!”

“灯塔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一次,我们要让那些轻视龙国,看不起龙国,甚至是歧视龙国的人睁大眼睛看清楚!”

“我龙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龙国!”

李星的话,说的铿锵有力。

工程师们,虽然也经历过了许多大风大浪,但在李星的感染下,还是涌起了一腔热血。

“李总工,您说怎么干吧,咱都听你的!”

“是啊,李总工,咱们扬眉吐气的机会到了,一定要让那些外国佬看看,什么叫龙国的力量!”

“总工,您就发布任务吧,谁要是不认真做,我第一个跟他翻脸!”

看着一张张期盼的面容,李星也是热血沸腾。

这个民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经历了太多的风波。

但不管在什么时期,总有一些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永远把复兴祖国,振兴民族,放在第一位。

李星备受感染。

“诸位前辈,那小子就冒犯了!”

说着,李星看向了赵院士:“赵院士,麻烦您给我一份项目组的名单!”

赵院士点了点头,从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资料。

这些,便是所有总工,以及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资料。

研发光刻机,靠他一个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说那繁琐的步骤,就说很多器械,也不是他一个人能操作的。

而且,别看源计划项目组的人很多。

但真要将任务分配出去,这点人,还远远不够。

众所周知,光刻机是一种用于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也被称为曝光机。

光学光刻是一种用光将掩模图案投影复制的技术。

集成电路就是由投影曝光装置制成的,将具有不同掩模图案的图形成像至基底上,制造集成电路、薄膜磁头、液晶显示板,或微机电等一系列结构。

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光刻是决定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核心工序,在整个硅片加工成本中占到1/3,可以说是半导体制造中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光刻机的纳米程度,决定了最后的芯片能达到何等高度。

粗略看了一下名单后,李星的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

现场总共有二十多位工程师。

但大家所侧重的方面,都不一样。

比如,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工程师,研究所侧重的点,属于紫外光源方面。

而只有少部分工程师,研究的重点在对准系统上。

光刻机其实看似简单,只有两个核心部分,紫外光源和对准系统。

但零部件却高达上万。

这些零部件,都有极高的要求,稍微有一个地方出错,就满盘皆输。

有几个最关键的部分,是大多数国家无法造出光刻机的原因。

比如光源。

光刻机要求发出的光源,必须足够‘纯净’和‘稳定’。

也就是说,光源必须发出能量且稳定。

并且,光谱必须是很窄很窄的紫光,这样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和精度的稳定性。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测量台和曝光台的移动控制。

因为两个部件是联动的,所以二者的移动同步性和精确性要求十分高,要达到纳米的精度。

因此,对控制移动的超精度测量器与控制技术,要求极高。

还有一点就是物镜。

犹豫加工的对象是纳米量级的精度,所以物镜对制造材料和制造精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其中包括材料的纯度,镜面曲度的加工精度,抛光度、镜片厚度的均匀度等。

在心里大致罗列了一下技术难点后,李星看向了众多工程师。

“诸位,解下来我的这个决定,大家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但我希望,诸位能按照我的意思来,想要研发出1纳米光刻机,需要诸位的齐心协力!”

顿了顿,李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决定,将现有的研发小组全部打散,全部分为三个小组!”

“这三个小组,由各自的组长带领,负责研发不同的部件!”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李星的决定,太大胆了。

要知道。

在场的人,大家都是工程师,甚至一些人还是预备院士。

大家平时各自带领自己的小组参与研发任务。

组内的事,也都是自己说了算。

而李星的决定,无疑是剥夺了他们大多数人的权利。

二三十小组,便成三个小组,这注定了一些人会沦为普通科研员。

甚至,这其中还有预备院士。

要知道。

预备院士都不止三个人啊。

本来。

不管是李星还是赵院士,都以为工程师们会提出反对意见。

然而,让两人意外的是。

众人之所以哗然,是因为,他们觉得李星的这个决定,是正确务必的。

“李总工就是李总工啊,一出手就解决了困扰我们这么久的麻烦!”

“是啊,以前大家各自为战,数据什么的,很难共享,所以造出来的部件,不是尺码对不上,就是别的原因!”

“太好了,以后不用白费功夫了!”

这倒不是工程师们拍马屁,而是李星的确戳到了项目组的痛楚。

虽然。

之前的总共是赵院士,但身为科学院首席,赵院士手上的项目,何止这一个?

没有赵院士殚精竭虑的管辖,几十个小组又选不出服众的带头人。

所以只能各自为战。

但现在,李星的出现,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得知这些原因后,李星的心里,不禁再次多这些工程师们,高看了一眼。

等众人安静后,李星拱手对着众人一拜,神情诚恳的道:“诸位先生大义,小子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