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 生育製度 鄉土重建

文字下鄉

字體:16+-

鄉下人在城裏人眼睛裏是“愚”的。我們當然記得不少提倡鄉村工作的朋友們,把愚和病貧聯結起來去作為中國鄉村的征候。關於病和貧我們似乎還有客觀的標準可說,但是說鄉下人“愚”,卻是憑什麽呢?鄉下人在馬路上聽見背後汽車連續地按喇叭,慌了手腳,東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機拉住閘車,在玻璃窗裏,探出半個頭,向著那土老頭兒,啐了一口:“笨蛋!”——如果這是愚,真冤枉了他們。我曾帶了學生下鄉,田裏長著包穀,有一位小姐,冒充著內行,說:“今年麥子長得這麽高。”旁邊的鄉下朋友,雖則沒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譯作“笨蛋”。鄉下人沒有見過城裏的世麵,因之而不明白怎樣應付汽車,那是知識問題,不是智力問題,正等於城裏人到了鄉下,連狗都不會趕一般。如果我們不承認郊遊的仕女們一聽見狗吠就變色是“白癡”,也就自然沒有理由說鄉下人不知道“靠左邊走”或“靠右邊走”等時常會因政令而改變的方向是因為他們“愚不可及”了。“愚”在什麽地方呢?

其實鄉村工作的朋友說鄉下人愚那是因為他們不識字,我們稱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連字都不識。這自然是事實。我絕不敢反對文字下鄉的運動,可是如果說不識字就是愚,我心裏總難甘服。“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麽識字不識字卻並非愚不愚的標準。智力是學習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機會學習,不論他有沒有學習的能力還是學不到什麽的。我們是不是說鄉下人不但不識字,而且識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

說到這裏我記起了疏散在鄉下時的事來。同事中有些孩子被送進了鄉間的小學,在課程上這些孩子樣樣都比鄉下孩子學得快、成績好。教員們見麵時總在家長麵前誇獎這些孩子們有種、聰明。這等於說教授們的孩子智力高。我對於這些恭維自然是私心竊喜。窮教授別的已經全被剝奪,但是我們還有別種人所望塵莫及的遺傳。但是有一天,我在田野裏看放學回來的小學生們捉蚱蜢,那些“聰明”而有種的孩子,撲來撲去,屢撲屢失,而那些鄉下孩子卻反應靈敏,一撲一得。回到家來,剛來的一點驕傲似乎又沒有了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