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时辰

字体:16+-

说到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十八洞村的三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任龙秀林,第二任石登高,第三任麻辉煌。

“总书记都去了十八洞村,在十八洞扶贫应该不难吧?”这是三任扶贫队长最常被问的一个问题。

“十八洞更难!”龙秀林说。

“十八洞更难!”石登高说。

“十八洞更难!”麻辉煌说。

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是全中国扶贫“取经”的地方,更是全世界瞩目的地方。

“虽然难,但在十八洞带队扶贫,更是一种无上光荣。”三任队长不约而同地说。在他们看来,十八洞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精准扶贫经验,不能造盆景、垒风景。十八洞村脱贫工作,难就难在无处取经。“况且,全国人民都盯着这里,我们只能做好!”

于是,龙秀林、石登高、麻辉煌,三任队长在这个天降大任的苗家山村进行了一场精准扶贫的接力赛。

为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2014年1月,花垣县委组建了全中国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龙秀林就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龙秀林没想到,他信心满满地来到十八洞,十八洞的老百姓就给他送来了三个大大的“见面礼”:

——在十八洞村的见面会上,村里的党员干部用苗语向龙秀林发出疑问:“县里派一个宣传部的副部长来搞扶贫,只带来‘一张嘴’,到底行不行呢?”——这是龙秀林收到的第一个“见面礼”。

——村民们得知工作队进村之后不分钱不发物,很是恼火,竟然有一个村民连夜在村部的围墙上写满了“工作队、村干部集体贪污扶贫款”的大字报——这是龙秀林收到的第二个“见面礼”。

——“酒鬼”龙先兰突然闯进龙秀林给省领导汇报的会场,大声嚷着要饭吃、要老婆——这是龙秀林收到的第三个“见面礼”。

面对这三个大大的“见面礼”,龙秀林想到的是必须首先统一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探索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

龙秀林想,让村民心服口服,要从干实事开始。他着手的第一件事,是拓宽村里的道路、改造农网,但这样做自然要占些土地,涉及53户村民的农田、荒山、林地。

有村民不同意:“占地?先给补偿!”

龙秀林解释:“这是村里的公共道路,没有补偿。”

有村民撂下话:“没有补偿,修什么路?休想!”

龙秀林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从做工作开始。可是,村民不听他的,有的村民,龙秀林上门五六次也没说动。原本就有村民质疑,扶贫款被扶贫干部私吞了,现在看到龙秀林赤手空拳,更多的村民相信了这个猜疑,有人在村委会涂上“工作队瞎指挥、毁森林”的大字报,这个大字报贴在“工作队、村干部集体贪污扶贫款”旁边,让龙秀林非常尴尬。本想大展拳脚的龙秀林,突然发现自己连一棵树、一根电线杆都动不了。

可是,龙秀林毕竟是个爱琢磨问题的“宣传干部”,他很快意识到,脱贫攻坚,为村民办实事,仅靠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融入村民,激发村民的主人意识和内生动力。如何才能激发起来呢?“光开会,村民没兴趣,即使花钱买烟买水果请他们来,也是在会场上打瞌睡。”

得有“接地气”管用的办法。龙秀林发现,十八洞人特别爱打篮球。每个村子都能拉起一两支队伍,一有篮球赛,全村男女老少都围着看,有时正在下田的农民甚至没来得及洗脚就赶来球场。

有了!龙秀林决定先办几场“村际”篮球赛。每场比赛,龙秀林要么和村民一起上场打球,要么前前后后忙活着组织、助威和服务。

每打一场“村赛”,就聚一把“村心”。十八洞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再也没人把龙秀林当外人。“一张嘴”的话,村民愿意听了。

“十八洞是我们的家,要富要美靠大家!”趁热打铁,龙秀林一方面推出村民互评、给农户标星级等办法,另一方面利用组织球赛攒下的“人气”,与村民拉家常掏心窝。村民们终于明白,修路架线等公共事务造福全村,人人都受益,自然需要人人出把力。

渐渐地,“不给钱不让修路”这类话没人说了。曾因不让电线杆架在自家田里大闹村部的村民施六金,还无偿让出地来给村里建停车场。

2016年6月,龙秀林离开十八洞时,道路拓宽了,农网改造完成了,停车场也修建好了。村民,又舍不得这个“一张嘴”干部了。

“通过管理,我们惊喜地发现村支两委的凝聚力上来了,村民的精气神上来了!”龙秀林由此总结提炼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六字精神。思想通则百事顺,在修路、农网改造、机耕道建设中,村民们纷纷出工出力,没有一个讲价钱的。

“砍下了‘三板斧’,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没有土地,我们采用‘飞地模式’租用外乡的土地种植猕猴桃;成立苗绣合作社,发展订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红色旅游;等等……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十八洞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龙秀林被邀请代表十八洞村参加群众游行,并且站在脱贫攻坚方阵的彩车上,接受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接替龙秀林跑第二棒的,是石登高。

石登高穿着苗族服饰,戴着细框眼镜,长得白白净净,说话轻言细语,看上去书卷气十足。可是,十八洞村乡亲们都知道,这个队长做人有股闯劲,做事有股狠劲。石登高接手的十八洞村现状是,整个村子已经整体脱贫,落在他肩上的重担,在于带领乡亲们探寻“巩固脱贫”的好法子。

石登高到了十八洞村,便挨家挨户走访,想知道老乡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最迫切的心愿。经过深入调研,石登高摸清了十八洞村的“家底”。他发现,一方面,十八洞村的脱贫解困,靠的是外出务工收入,村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经营思路,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心;另一方面,十八洞村重峦叠嶂,留存着苗族村寨原生态文化样式,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是十八洞村的旅游开发还几乎是个零。

经过几方论证,石登高同工作队为十八洞定下目标——“鸟儿回来、鱼儿回来、虫儿回来、外出打工的人回来,外面的人进来。”然而,村民们却心有疑虑:旅游这玩意虚头巴脑,不像种地收谷子那样实在,能靠谱吗?村里不是没人搞过,现有的那几家农家乐,惨淡经营,门可罗雀。现成的都搞不明白,再搞那么大阵仗的旅游,不是烧钱吗?

石登高明白了大家伙儿的顾虑,心想不如从大家能接受的开始。搞旅游的“第一把火”聚焦村容村貌改善。石登高说:“把屋子打扫干净,才能请客。”整治村容村貌,最难啃的“硬骨头”在禁养。村民大多搞养殖增收,可禽畜粪便污染是发展旅游的“拦路虎”,石登高提出“打扫屋子”,从改厕改圈(猪圈)开始。可是,这事一提出来,村子里又炸开了锅,村民都习惯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稍改动一点都接受不了。

石登高苦口婆心地劝:“不改的话,在屋里都闻得到臭味,你家孩子都不乐意回家是不是?”村民一想,是啊,说得有道理。工作做通了,事情就好办了。很快,把苗寨从禽畜粪便味中“解放”出来,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

可是,禁养的事村民还是想不通:“石队长,不让搞养殖,年底你给大家发年货、你给大家买肉吃?”石登高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一户户做工作:“搞养殖,村子里环境不好,留不住客人,搞旅游就会沦为空谈。咱们要看以后是不是?往后旅游发展起来,眼前这些损失一定会弥补。”

很快,整治后的十八洞,颜值提升了,古朴的苗寨与周边天生丽质的山水,相映成趣。更何况精准扶贫首倡地“自带流量”,仅仅一年,新打造的十八洞就吸引了三四十万游客,是原来的三倍之多,村民房屋租金也涨到了六七万元一年。村民不出家门便尝到了旅游产业的甜头,积极性瞬间高涨,就连原来每天拿一个小板凳、靠在墙根晒太阳的老奶奶,都自觉地大清早去摊位“上班”了。

然而好事多磨。一些村民刚办旅游,有些初级粗放,有些目光短浅,村里在服务接待方面的短板越发凸显:停车难、堵车多,秩序乱。

怎么办?石登高觉得,引导、严管固然必要,但要根本解决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工作队与村委会经过论证,引进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共办旅游,打造成熟的旅游服务业,以规范的市场机制从根本上规范旅游秩序,村集体办好餐厅,倒逼农家乐升级。村民又不干了,有人抗议,这是肥水流入外人田;有人质疑,村集体办餐厅,这明摆着是跟村民抢客源。石登高却很固执:“如果一直这么乱下去,游客不愿意来,大家都没生意。集体餐厅有盈利,每个村民都有份。”十八洞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了,效果立竿见影。现在,近60名村民经过考试上岗,当起了保洁、保安、讲解员。十八洞每到周末有两三万游客,高峰时甚至达到十几万人。

在石登高的努力下,村集体开办了“思源餐厅”,注册“十八洞村”商标35类72件,成立了农旅农民合作社……十八洞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人均年纯收入由2016年的8313元增加到2018年的12128元,集体经济收入从7.5万元增加到70万元。村民们说起石登高,都竖大拇指。

2019年10月1日,石登高被邀请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盛典现场,看见十八洞元素出现在“脱贫攻坚”方阵中的那一刻,石登高热泪盈眶,还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值得呢?为了十八洞村,再苦再累也不怕。从北京返回湖南不久,石登高便离开了队长岗位,这时,十八洞村的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4668元,而白白净净的石登高,也晒成了和村民一样黝黑的肤色。

如果说石登高来的时候是个白白净净的书生,接替他的麻辉煌来的时候绝对是块“黑炭”。麻辉煌,这个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子,进城读书时不敢走远路,出门都要放石头或者稻草在马路上作为标记。麻辉煌工作二十多年后,却更喜欢往基层跑了。正因为常年在基层,麻辉煌练就了洪亮的嗓音、如飞的脚步。他一张脸晒得黑黢黢的,比十八洞村民还黑上三分,走起来脚不沾地,十个八个小伙子都追不上他。

纵使麻辉煌手脚麻利,他的时间也不够用,十八洞村民说起他,都知道,他的电话就是“村民热线”,有什么急事、难事,找麻队长就对了——乡村发展需要理思路,旅游发展更需要大规划,为此,村里请来了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为十八洞村出点子、明方向;村民隆会的房屋由于地势原因排水不畅,总是在雨天饱受水淹之苦,麻辉煌接到他的电话,马上赶到他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十八洞村属于新兴景区,许多旅游设施都不完善,旅游公司与村委会准备给村民建一个集中销售自家产品的摊位点;十八洞村山多地少,为了促进十八洞村旅游业长远发展,必须规划好现有的每一寸土地,这天,麻辉煌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尹博士团队一起进行了实地调研;十八洞村自成立农旅合作社以来,做了多种尝试,有很多不菲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建好合作社,麻辉煌又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对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合作社不能大包大揽,必须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专注于市场营销、产品包装等方面,需要将农户同合作社紧密联系起来,让两者形成有效发展模式……

“麻队长热线”常常一天有一二百个通话记录,手机使用时间过长,摸起来烫手。他每天留给家人的通话时间,却以秒计算。

可是这次,“老基层”在十八洞也遇到了新问题。

十八洞由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当戎寨合并而成。村民们反映,十八洞固然发展好,可各个寨子之间发展不均衡,现在梨子寨、竹子寨有地域优势,旅游产业主要分布在这两个寨子,飞虫寨、当戎寨位置较偏远,却还是原地不前。

麻辉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选准工作重点:拓宽连接梨子寨、竹子寨同飞虫寨、当戎寨的路,把游客引过去。

原来的道路狭窄,只能进三轮车和摩托车,已经跟不上新的发展。麻辉煌提出扩路的计划,不想又被泼了冷水,村民不愿为修路让地。麻辉煌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因为涉及自己的利益,哪个都不愿意让步,甚至连续给麻辉煌吃“闭门羹”。麻辉煌着实被气着了,但很快就平息了怒气,继续心平气和地同村民做工作,他深知:“不能和农民怄气,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耽误脱贫。”于是,他带上村民代表敲门去,与农户反复算扩路的收益账,努力说服村民让步修路。

为了修通道路,麻辉煌召集驻村工作队召开了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召集“互助五兴”组成员开火塘会议,并不断地到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他的耐心、诚心终于有了回报,村民终于同意让路。路拓宽了,“四寨共享”旅游红利成了现实。“基层工作,很多事不可能一次搞定,但要调整好心态,不能气馁。”这是麻辉煌的基层治理经验。

就这样,担任驻十八洞村工作队队长以来,麻辉煌解决了以前大家想办却办不下的事。

十八洞村以自己的奋发作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精准脱贫的漂亮答卷。十八洞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21年的20282元。这个武陵山腹地的山村,衣食足、产业兴、乡村美,成为精准扶贫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龙秀林、石登高、麻辉煌三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出了十八洞村的幸福生活。十八洞村民竖起大拇指,夸他们是我们的“玛汝(苗语,好)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