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二時辰

字體:16+-

在壤塘,才明白秋天原來是有味道的。

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在高原牧場放牧犛牛,也放牧自己的人生。在藏民族聚集的地方,總能聞到類似炊煙的牛奶清香,這是酥油燈的味道。

卓瑪彎著腰,虔誠地將酥油燈供奉於神案上。

一盞,一盞,一盞……奶黃色的酥油慢慢融化,奶香悠然四散,明亮的燈芯愈燃愈烈,溫暖的火焰歡快地跳動。

卓瑪出生於南木達鄉夏炎村,這是壤塘一座偏僻的村莊。壤塘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叫作夏炎寺,全稱夏炎紮西讚拉貢巴寺,是覺囊派的聖寺。夏炎寺曾經一度遭遇破壞,所幸後來不斷被修複,重現往日的輝煌。

卓瑪今年整整六十歲了,從記事的時候起,她就開始重複這個動作,離開黃泥壘成的家,將酥油燈運送到夏炎寺,敬奉給至高無上的神明。長明不滅的酥油燈裏藏著她的前世、今生、來世,也藏著藏民族的前世、今生、來世。

經書上說,點酥油燈可以將世間變為火把,使火的慧光永不受阻,肉眼變得極為清亮,懂明善與非善之法,排除障視和愚昧之黑暗,獲得智慧之心,使在世間永不迷茫於黑暗,轉生高界,迅速全麵脫離悲憫。

在壤塘,成百上千年來,無論是家中舉行念經法事,還是為逝者做祭祀活動,都要點上幾盞或上百盞酥油燈。今天,這些酥油燈大都出自卓瑪之手。

曆史上,這裏非常封閉,曾經有僧人沿著古道走出大山。他們身著袈裟,口誦時輪金剛經。他們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他們離開壤塘,走出四川,走進西藏、雲南、貴州,走到泰國、越南、緬甸,甚至卓瑪記不住名字的更遠的地方。然而,無論他們走得有多遠,他們都要帶一盞卓瑪的心燈。

藏族聚居區需要酥油燈的人,有喜喪之事的村民,都要找卓瑪定做酥油燈。村裏接了酥油燈活計的,也大多交給她——原來是交給她的父親,現在是交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