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壤塘,才明白秋天原来是有味道的。
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在高原牧场放牧牦牛,也放牧自己的人生。在藏民族聚集的地方,总能闻到类似炊烟的牛奶清香,这是酥油灯的味道。
卓玛弯着腰,虔诚地将酥油灯供奉于神案上。
一盏,一盏,一盏……奶黄色的酥油慢慢融化,奶香悠然四散,明亮的灯芯愈燃愈烈,温暖的火焰欢快地跳动。
卓玛出生于南木达乡夏炎村,这是壤塘一座偏僻的村庄。壤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叫作夏炎寺,全称夏炎扎西赞拉贡巴寺,是觉囊派的圣寺。夏炎寺曾经一度遭遇破坏,所幸后来不断被修复,重现往日的辉煌。
卓玛今年整整六十岁了,从记事的时候起,她就开始重复这个动作,离开黄泥垒成的家,将酥油灯运送到夏炎寺,敬奉给至高无上的神明。长明不灭的酥油灯里藏着她的前世、今生、来世,也藏着藏民族的前世、今生、来世。
经书上说,点酥油灯可以将世间变为火把,使火的慧光永不受阻,肉眼变得极为清亮,懂明善与非善之法,排除障视和愚昧之黑暗,获得智慧之心,使在世间永不迷茫于黑暗,转生高界,迅速全面脱离悲悯。
在壤塘,成百上千年来,无论是家中举行念经法事,还是为逝者做祭祀活动,都要点上几盏或上百盏酥油灯。今天,这些酥油灯大都出自卓玛之手。
历史上,这里非常封闭,曾经有僧人沿着古道走出大山。他们身着袈裟,口诵时轮金刚经。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他们离开壤塘,走出四川,走进西藏、云南、贵州,走到泰国、越南、缅甸,甚至卓玛记不住名字的更远的地方。然而,无论他们走得有多远,他们都要带一盏卓玛的心灯。
藏族聚居区需要酥油灯的人,有喜丧之事的村民,都要找卓玛定做酥油灯。村里接了酥油灯活计的,也大多交给她——原来是交给她的父亲,现在是交给她。
卓玛制作酥油灯所用的酥油,是从牦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卓玛是壤塘的牧民,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冬牧场和夏牧场之间奔波,放牧牦牛。哪块草地有新鲜的水草,哪块草地有莫测的风险,她比牦牛的嗅觉还灵。
高原夏季短暂,冬日漫长苦寒,牦牛是藏牧民寒冷冬日里的伙伴,更是他们的依靠,朝朝暮暮伴随着牧人的脚步。一盘香喷喷的牦牛肉、一碗热腾腾的牦牛奶,是藏牧民早中晚的餐食,伴随他们从夏到冬,又从冬到夏。卓玛家里有五十多头牦牛,每一头都有名字,卓玛常常叫着它们的名字,与它们交流、诉说,或者倾听它们每日的心绪。每天清晨,卓玛会喊着它们的名字,赶它们到水草肥美的山坡;傍晚又喊着它们的名字,与它们一起走向炊烟袅袅的家。
卓玛的父母心灵手巧,可以用牦牛毛、牦牛绒织成美丽又实用的勒规、赘规(藏族男性的礼服)、扎规(藏族男性的武士服),还能织成硕大结实的帐篷。小卓玛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在这样的帐篷里长成了大卓玛。千百年来,黑色的牦牛毛帐篷就是逐水草而居的藏牧民的家。用牦牛毛编织的帐篷,天晴时毛线会收缩,露出密密麻麻的小孔,投进阳光和空气;暴雨大雪之时,毛线还会膨胀,风霜雪雨自然都被挡在外面。卓玛还从父母那里学会了用牦牛皮制作皮具,用牦牛角、牦牛骨制作生产生活的器皿,雕刻成祭祀神明的法器。
卓玛每天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捡拾牛粪。在外面许多人的心目中,牦牛粪形象丑陋,又黑又脏,是无用之物,而在卓玛和她的藏族牧民朋友眼中,牦牛粪却是藏牧民世世代代以此为生的珍宝。在青藏高原,木柴很容易受潮,又很难点燃,牦牛粪的燃点很低,即使在含氧量较低的地方也很容易被引燃,更容易把火生起来。牦牛粪大都是草料构成,烧起来不但没有臭气和烟雾,还有一股淡淡的牧草清香。牦牛只取食长出地表的植被,对植被根系秋毫无犯;而牦牛的排泄物,又是高寒植被最珍贵的养料。卓玛与壤塘的妇女一样,每天清早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出帐篷捡拾牦牛粪。群山绵延起伏,河流沟谷纵横,挡不住藏牧民追逐水草的脚步,挡不住牦牛悠闲的身影。他们四处游牧,无论冬牧场还是夏牧场,草场上总会到处留下一团团牦牛粪。一个藏牧民家里,牦牛粪越多,说明他们越富足。在他们的生活里,牦牛粪的地位不亚于高原的虫草。
牦牛是卓玛和许许多多藏牧民家庭的“高原之舟”。一部牦牛进化史,就是藏民族的生活进化史,更是青藏高原的生态变迁史,居住在高原上的藏人同这牦牛一样,极少欲望地向自然索取,最大努力地回报自然。作为喜马拉雅沧海桑田造山运动的孑遗动物,牦牛身上所具有的丰富生态学研究课题,引发了生态保护学者的关注。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倾尽其所有,成就了高原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青藏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用,并且深刻影响了高原民族的精神气质。
天光渐渐老去,夜幕四合。
卓玛直起身来,酥油灯在她身后热烈地燃烧,送她离去。几十年来,经卓玛之手制作的大大小小的酥油灯,超过了两万盏。一盏盏白银灯、一盏盏红铜灯、一盏盏细瓷灯,载满了卓玛的诚心正意,孕育着她的流光溢彩的喜乐、黯然神伤的忧愁;而卓玛,也将她的喜怒哀乐、阴晴雨雪,她的悠悠岁月、无尽祝福,都融进了灯里。
卓玛走出寺庙,繁星已然满天。她也许并不知道,在菩提树黢黑的阴影里,仿佛还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手捧着酥油灯,目送她远去。
给人温暖,予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