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仙师

第五十七章 南夔关

字体:16+-

夏青枝点点头,他之前就从李沉舟那边知道了李奕的真实身份,自然不会对这位大奉王朝的三皇子有什么好脸色。

少女轻哼一声,“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好人,你别上当了。”

徐歇面带笑意,“那倒不会。”

众人继续赶路,晌午时分,众人的面前出现了一座高大的城池,此城名为南夔关。

城头之上,俱是身穿甲胄的边军士卒,个个神情肃穆,朝南而望。

南境乃是当年人间众生与上古先天神灵的战场,当年那场差点毁去了人间的大战发生之后,诸位大修士联手将在南境建立起一座仙家大阵,后来魏烛入主南境,主持大阵的运转。

在此之后,南境每过几十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天资出众的年轻人,这都是因为这座大阵的存在,不光如此,那座大阵还是横亘在十万大山妖魔和大奉疆域之间的缓冲地带,无论双方谁先要对另一方下手,南境都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只有。

使得双方想要互相攻伐的话,都需要顾忌着点。

毕竟十万大山疆域辽阔,其中蕴含着各种天材地宝,不仅如此,生活在十万大山中的那些妖族的根骨皮毛、妖丹精血,无一不是极为珍贵的修行资源,大奉在立国之初就曾对这块广袤地域产生过想法,而且历代皇帝一直都没有放弃这片极其难得的疆域。

另外,现在十万大山中的妖魔们的祖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北胤更北边的妖域迁徙而来,这些家伙也时时刻刻想着再次北上,最终和妖域的同族们汇合,重新攻占整个人间。

像南夔关这些的重镇,大奉在与南境接壤的边关地带修建了将近二十多座,其中每一座内都维持着一支数量不少的凶狠边军。

大奉朝廷在开国之后,就一直维持着这样的惯例,数百年来未曾有过任何更改,之所以会这样做,一方面是大奉朝廷为了提防十万大山中的妖魔们突然北上,另一方面,那就是大奉自己也在等待,一旦出现机会,这些边军就会成大奉南下收取十万大山的先锋军。

魏陌带着一帮孩子入城,城门口那边有一队军士在盘查进出之人。

持剑汉子拿出一份朝廷亲自颁发给书院的通关文书,排查军卒们的头头是个在边关见惯了生死厮杀,气息凶悍的伍长,他破天荒地咧嘴一笑,看向徐歇这些读书种子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柔和。

大奉境内,只要提到跟书院有关的事情,总是会引起格外的关注。

这跟书院的风气脱不开关系。

进入城中,魏陌带着徐歇他们前往了城西的一座学堂,他们将会在此地歇息一夜,等到次日继续出发。

学堂的教书先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儒生,当年也曾是书院的学子,只不过后来被困在六品始终未能破境,心灰意冷之下索性回了家乡,做起了教书先生,这一干就是三十年的光阴。

陈公望当年前往南境的时候,就曾在南夔关的学堂内住过一晚,跟年迈的教书先生相谈甚欢。

这才也是陈先生推荐魏陌来此歇息一晚的。

夜幕降临,教书先生邀请魏陌一同饮酒。

对于这个被陈公望评价很好的老迈儒生,魏陌倒是不太好拒绝,便答应了下来。

学堂内的学生不多,徐歇他们就暂住在了空闲的学舍内,仍旧是跟之前一样三人一间屋子。

这一路上都是这样下来的,就连出身天潢贵胄的李奕也没有任何异议。

学舍内,李沉舟出去打水,准备洗漱了。

李奕和赵观棋二人相对而坐。

冠玉公子淡淡说道:“你们赵家现在已经攀上了余师叔这棵大树,为何还要在我身上押注?”

赵观棋容貌俊俏,气质出尘,但在这位出身、修为皆在他之上的冠玉公子面前,他还是难免有些局促不安。

“虽然余师叔修为高深,余家又是大奉六个大柱国姓氏之一,不过这大奉的江山毕竟还是姓李。”

赵观棋无奈一笑,“实话告诉殿下吧,刚才这番话其实是我一位族叔让我转告给你的,当时我们家老太爷也在场,他还跟我说,只要将这番话转告殿下之后,不管你是否同意赵氏一族的押注,我都会被移出族谱,他们以后做的任何事情,就都跟我赵观棋没有丝毫关系了。而我也只需要在书院好好读书即可。”

李奕轻轻颔首,“我同意此事。”

刚才赵观棋族叔让其转述的那番话,摆明了就是并不满足于余嘉当初的安排,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

对于神池镇赵家,这样一个在南境经营多年的家族,在夺嫡中胜算并不算高的李奕并没有拒绝的理由,赵家绝对会成为他夺嫡成功的一大助力。

刚才他习惯性地询问一句,一来是对于赵家的目的有些怀疑,二来就是不想跟那位余师叔因此而发生纠葛。

但现在既然是赵家找上他的,那即便后面余嘉因此而质问自己,李奕也有充足的理由。

只不过赵家那位老太爷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若是自己日后失势的话,就算是赵家覆灭,还是可以保留赵观棋这跟独苗。

自从他决定参与夺嫡之后,这种事情已经见得多了,也算是人之常情了。

就在这时,李沉舟打水回来了,他看着两个师弟,笑容真诚,“你俩刚才在聊啥呀?”

不知为何,李奕和赵观棋二人都对这个师兄有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俩人似乎都能从对方身上看到陈先生的影子,即便现在的黝黑少年还是个尚未登山修行的普通人。

李奕笑了笑,“师兄你打水回来了,没啥,我就跟赵师兄随便聊聊,顺便给他讲了讲关于书院的一些事情,若是你也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起来听听?”

“好啊”,李沉舟洗漱完毕之后,便坐在桌子旁边,一脸认真地听着冠玉公子的讲述。

或许是从小跟着陈先生长大的缘故,李沉舟干什么事情都极为认真,为人处世也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