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盘山。
一座阴气沉沉、地形复杂,宛如盘蛇在山,故而因此得名。
在蛇盘山的山腹之处,有着一座深邃黝黑的深涧,阵阵浓烈妖气弥漫,直冲云霄。
哪怕是相隔百里,抬头都可以看见蛇盘山上的妖气成云。
如此浓烈的妖气,绝非寻常的妖怪。
而这处深邃黝黑的山涧,便是鹰愁涧。
飞鹰难跃!
必落深渊!
但就是这样一处阴森、妖异的地方,此刻却有诸多的百姓自发前来。
他们手中拿着各种贡品,摆放在了鹰愁涧的边际之上,然后一个个面露恭敬、虔诚之色,向着鹰愁涧叩拜行礼。
“神仙保佑,风调雨顺,让地里的庄稼好好长大,今年有个好收成。”
“求神仙庇佑,让我等无病无灾。”
“龙神在上,保佑我们家的孩子平安长大。”
......
数百个百姓,皆是如此。
但在这些百姓的口中,这鹰愁涧下似乎并不是什么妖怪盘踞。
而是所谓的龙神?
就在百姓们的不远处,一个虎背熊腰、手持降魔铲的铁塔大汉正默默站着。
这铁塔大汉,正是一路西兴至此的唐三葬。
唐三葬在黑风山血食会上大杀四方,灭了诸多妖怪,一把火烧了观音禅院之后,就继续往西而行。
当他来到此地的时候,便看见了这里冲天的妖气,以为要大妖蛰伏于此作恶,本想出手除妖灭害。
却没想到。
这鹰愁涧的情况和唐三葬所想的完全不同。
每一天,都会有附近的百姓来鹰愁涧上供参拜,并且来这里的百姓都对鹰愁涧中的龙神十分尊敬。
这要是妖怪祸害方圆百姓,岂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所以唐三葬也觉得这里头不太对劲,因此并未贸然出手,而是选择默默观望了数日。
接连暗中观察了四天,唐三葬已经可以断定一件事情了。
那就是这鹰愁涧里头的所谓龙神,确实是很受附近百姓的爱戴敬仰。
就如同此地百姓的守护神一样,庇护着这里的百姓们。
为了判断这些百姓是否受到了蛊惑,唐三葬还特意去了附近的百姓聚集之地。
一番打听才知道,在数十年前鹰愁涧来了一位龙神,自此方圆数百里之地便再没有闹过天灾。
并且年年风调雨顺,尤其是在需要雨水的节气之时,更是雨水丰沛,令得附近百姓们田里的庄稼一年比一年丰收。
而且这位龙神也不曾向百姓们索要过什么,一直默默的庇护着,至于百姓们的上供,也是他们自发的行为。
这让唐三葬心头也颇为感慨。
他见多了残害无辜百姓的妖怪,极少见到不会危害百姓的妖怪。
更别说这种还能造福一方的妖怪。
那简直太罕见了。
妖怪害人已然成了天经地义,妖怪帮人反倒显得更为离谱一些。
待到入夜之后,百姓们早已散去。
鹰愁涧变得阴冷寂静起来。
而唐三葬并未离开,他依旧站在鹰愁涧的上方,目光注视着下方漆黑如渊的水潭。
阵阵的哀鸣之声,从鹰愁涧中传出。
声音极为微小。
寻常之人根本就听不见。
而唐三葬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如此哀鸣?”
唐三葬粗犷的脸庞之上浮现一抹疑惑。
他将降魔铲矗立在了一旁,随即盘坐下来。
“涧中龙妖,可否现身一见?”
唐三葬硬朗的声音传入鹰愁涧。
蕴含一股凛然正气。
光是这一道沉声厉喝,便可破天地邪气。
连同这鹰愁涧中的阴暗气息,都在这一刻有所化解。
嗖!
顷刻间,破水之声传出。
一条妖气森森的白龙自鹰愁涧下冲了出来。
伴随着阵阵龙吟之声,一颗硕大的龙头已然出现在了唐三葬的近前。
唐三葬身形不动如山,目光更是坚毅无比,与尽在咫尺间的龙目笔直对视。
虽说龙妖身形庞大,但此刻面对盘坐于此的唐三葬,反倒是龙妖在气势上落于下风。
率先主动避开了唐三葬的目光,且后退了一些。
“嗯?”
唐三葬看着这条龙妖的样子,眉头不禁皱起。
“你原本不是妖,为何落得这般田地?”
“你是谁?”
龙妖并未回答,反而是问起了唐三葬。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法号三葬,只为向西天诸佛讨要一个说法,故而到此。”
唐三葬沉声说道。
龙妖闻言,神情不由一怔。
“唐三葬?东土大唐?”
“不错,贫僧本以为你在此为祸一方,却没想到你会造福此地百姓,且听你在涧下哀鸣,似有冤屈愤懑。”
“贫僧想知道,你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若真有冤屈之事,可告知贫僧。”
龙妖闻言,却是苦笑起来。
“我纵有冤屈,说与你听又有何用?”
唐三葬指了指矗立在自己身旁的降魔铲。
“贫僧曾立誓,世间诸恶,贫僧一力除之,你若真有冤屈,贫僧无论如何都会助你。”
“尽管说来便是!”
龙妖愣住了,一双龙目难以置信的看着唐三葬。
不知为何,他在唐三葬的身上竟然看不到半点的污浊之气,无论是目光还是语气,亦或是神情,都充斥着难以形容的正气与坦**。
纵然此刻是黑夜,唐三葬也好似一轮烈阳,能够焚尽世间一切的阴暗,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纵然是第一次相见,这一刻的龙妖也从心底里对唐三葬生出一股莫名的信任。
“我原本并非是妖。”
龙妖当即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来历。
“我乃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
......
“三十年前,我大唐西北边陲一带,曾有过连天暴雨,几乎成灾。”
“幸好在洪灾形成之前,暴雨停止了。”
两界山上,老道士贺松年也在说起关于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的事情。
“之所以会有这场暴雨,便是因为西北边陲之地的百姓们疏于上供,天庭神仙恼怒,便下令给西海龙王,降暴雨于西北,以示惩戒。”
“西海龙王得令之后,将此次布雨之责交给了三太子敖烈。”
“只是这位三太子敖烈生性纯良仁善,深知自己一旦奉旨办事,必然会造成洪灾,祸及苍生,故而心中不忍。”
“所以,三太子敖烈虽奉旨布雨,却在最后关头留了三分雨水,使得西北边陲之地的百姓们免受灾祸。”
说到这里,贺松年语气之中已然带着一抹敬佩之意。
而一旁的李凝玉也是连连点头。
“如此说来,这位西海龙三太子确实是一个好神仙,救了我大唐西北边陲之地那么多的百姓。”
叶乘风听到这里,敬佩之余,心里也大概猜到了后续的走向。
“只可惜呀,此举虽然救了诸多百姓,可龙三太子自己却惹上了大祸。”
贺松年摇头叹息。
“施云布雨,乃是各路龙王的职责所在,但布雨多少,必须要奉旨办事,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便是抗旨。”
“西海三太子如此行径,虽说救了诸多百姓的性命,却是违抗天庭旨意,还被天庭所察,当即降罪。”
“这......天庭是如何处置龙三太子的?”
李凝玉秀眉紧蹙,颇为愤懑的问道。
贺松年神情有些复杂。
“天庭,命我大唐人曹官魏征行刑。”
“斩杀西海三太子敖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