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五年,我被当做祥瑞

第四百四十七章 弹劾如潮(下)

字体:16+-

李泰听到李恪的话,默默咽了一口唾沫。

而此时更多的言官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正是因为魏王殿下用钱财鼓动百姓搜寻线索。”

“导致百姓们被钱财迷惑心智,才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恶事。”

“纵使魏王殿下是为了早日找到线索方才出此下策。”

“可是如今导致这样的恶劣的后果。”

“魏王殿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臣请陛下减取魏王殿下的食邑,并让魏王殿下速速就藩。”

“勿要继续在长安徒生事端!”

听到言官要让自己到封地就藩。

李泰瞬间便炸了毛。

让自己就藩就是把一脚踢开,从此不让自己再有什么心思。

而自己的势力也会因为就藩而分崩离析。

就算自己重整旗鼓,也不过是只能做个在地方享有文名的藩王而已。

然而言官对他的弹劾并没有在此结束。

言官们不知是真投靠了李承乾。

还是单纯地跟风弹劾。

竟然有人将《括地志》文稿被毁的过错归结到了李泰身上。

“陛下,《括地志》被陛下和吴王殿下称之为国之重器。”

“而这样的国之重器,原稿竟然在魏王殿下手上被毁。”

“尤其可见魏王殿下根本没有把《括地志》放在心上。”

“就算抛开《括地志》被毁不谈。”

“贼人能够轻易地进入魏王府上安置火药,以及杀害府上的卫士(护卫)。”

“足以见证,魏王殿下御下不严。御下无方。”

“以致于府上的防备松懈,贼人能够轻易得手。”

“尤其是魏王殿下都被行刺了一次。却依旧没有加强府上的防备。”

“以致于文稿被毁,府上一名卫士(护卫)被杀。”

“如今文稿被毁,无数人的心血毁于一旦。”

“重新编撰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而且万一文稿没有被毁,而是被贼人盗走。”

“那魏王殿下便是有罪于国家!”

言官们的这套言论,把过错全部归咎于李泰身上。

这着实把李恪给看呆了。

李恪没想到还可以这样给人扣帽子。

于是便将目光看向了李泰。

已经炸毛的李泰如今双眼圆睁,脸上满是怒火。

“父皇,儿臣冤枉!”

“那暴徒实施暴行时,儿臣都带着府上,这些王府内的属官都能够为儿臣证明。”

“对了,还有父皇派去保护儿臣的千牛卫也可以证明。”

“儿臣人在府上是如何指使那些暴徒实施暴行呢?”

“难道那些暴徒实施暴行的时候,儿臣在一旁教他们吗?”

“按照他们所言,暴徒是因为我重金悬赏线索,才会对普通百姓施暴。”

“可我悬赏的只是线索。”

“我并没有让他们对百姓施暴。”

“他们对百姓施暴,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我有什么关系?”

“总不能因为我今日说魏征明日会生病,而魏征为了生病故意受寒。”

“就说是因为我让他生病的吧?”

“那些暴行是暴徒的个人行为。”

“他们打着我的名号,分明我也是被他们伤害到的人。”

“为什么没人替我说话呢?”

言毕,李泰扭头看向李恪。

“吴王!”

“他们说要让我早些就藩。”

“可是你作为兄长若是不就藩, 我作为...”

李恪没等李泰把自己牵连进来,便打断了李泰的话。

“魏王,出重金悬赏线索的人不是我。”

“没有保管好《括地志》,让文稿被毁或被盗的人也不是我。”

“暴徒们供述出来的人更不是我。”

“你捎带上我并不会显得你无辜。”

“反而只会让人觉得你连是否都分不清楚。”

“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

“你的话说给我们听没有什么用。”

“父皇才是大唐皇帝。”

“是大唐的最终决策者。”

言毕,李恪对着李世民拱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暴徒应当继续清查。”

“那些迫害百姓的人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

“但是绝对不能搞什么邻里检举。”

“否则情况只会变得更糟糕。”

“也许我们要给那些盲从的百姓一个机会。”

此时李世民开口说道:“恪儿,现在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

“青雀,言官们的弹劾你也听到了。”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直言即可!”

李世民终于发话了。

李恪闻言也默默退回队列。

李泰则是低着头沉默不言。

魏征见状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魏王殿下引出如此大的祸事。”

“如果不惩戒以警示众皇子。”

“那么日后定会有人模仿此等行径。”

“而且吴王殿下和魏王殿下都说了,暴徒中的一部分是有组织的针对性袭击。”

“这便是心怀不轨之人趁机生乱。”

“所以必须要严惩,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臣明白魏王殿下会因为臣的弹劾而记恨臣。”

“但是为了大唐的稳定,百姓的安乐,臣愿意承受魏王殿下这份记恨。”

“只是我也希望魏王殿下能够知道。”

“那些被暴徒毁掉生活的百姓,他们记恨的人是谁!”

言毕,魏征对着李世民拱手一拜,随之退回队列之中。

魏征此言字字诛心。

李恪已经能够听到李泰粗重的呼吸声。

就在李恪准备看看李泰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应对之时。

李承乾忽然出列了。

“父皇,儿臣有一言!”

对于李承乾的出列。

李世民和李恪多少都有些惊讶。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拱手一拜。

李世民吸了口气看向他说道:“太子,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李承乾将眼睛对准李泰。

随即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番暴徒行凶。”

“虽然和四弟重金寻找线索有关系。”

“但是并非全是四弟的原因。”

“荀子有言,人之初,性本恶。”

“他们不过只是借助四弟的名头做不轨之事而已。”

“他们行凶残害百姓,坏的是四弟的名声。”

“而且他们残害百姓,又不会给四弟带来一点点的好处。”

“四弟说他也是被伤害的人。”

“儿臣是同意这一点的。”

李承乾的话让百官为之一愣。

李恪却已经明白了李承乾想要干什么。

这分明是以退为进,借李泰之难博得宽厚的美名啊!

李泰也扭头看向的李承乾,眼中那股子恨意,已经溢出眼眶。

当李承乾对此视而不见,继续说道:“但是!”

“暴徒行凶并不能完全和四弟脱离干系。”

“正魏中丞所言。”

“此事不可开先例,一旦开了先例,日后将遗患无穷。”

“为了以儆效尤,儿臣以为应该罚四弟去为皇祖父守陵一年。”

“同时削去四弟一千户食邑,以警示众人。”

听到李承乾要让自己去守陵一年。

李泰直接绷不住了。

“太子你不要欺人太甚。”

“《括地志》文稿被毁,你脱不了干系。”

“此番鼓动暴徒行凶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你。”

“只有如此,你才能够拖延我查找证据的时间。”

“我不需要你假惺惺的,装出什么宽厚的兄长之风。”

“你不过是个喜欢...”

眼看,李泰又要胡言乱语,李世民猛地起身怒吼。

“够了!”

“来人,将魏王带回府邸看管起来。”

“任何人不得见他。”